代理人坑亲戚得了病还让投保重疾险,不幸

我们买保险都希望通过自己熟悉和信任的人来帮助自己选择保险,而保险公司通过“无门槛”的招聘销售人员,导致我们身边谁没有几个亲戚或者是朋友从事保险销售的工作,这些所谓的“销售人员”因受到保险公司制定的考核和晋升压力,往往就会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人推销保险。而在有些时候,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能达完成保险公司的这些考核要求,就开始“铤而走险,动一些歪脑筋”,导致一些无条件信赖他的亲戚和朋友最后吃了大亏。

01

案例回顾

据河南电视台公共频道《百姓》栏目于年一则名为《到底谁“被套路”了?买个华夏重疾险,心梗去世竟拒赔?》的相关报道:

据河南登封市的贺先生介绍,年自己的大哥因心梗去世了,而何先生的大哥在华夏人寿保险公司曾经购买了一份重大疾病保险,人都不在了,购买的这款保险理应得到保额的赔偿。

而家属在向华夏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时候,却遭到了保险公司的拒赔。当记者和死者家属到当地华夏保险公司了解情况的时候,保险公司给出的拒赔理由是:贺先生的大哥在投保前有过既往病史而且比较严重,又跟这次导致死亡的疾病有关联,可以说已经不属于单纯的带病投保,而是有一些恶意带病投保的情况,保险公司自然不能进行理赔。

据贺先生介绍,自己的大哥确实在年因病住过院,业务员也是知道的。本来我以为这又会是一起因为业务员违规操作,故意隐瞒客户既往病史投保的案例,但记者随后的认证却发现还有另一方面的隐情。

原来该业务员与贺先生一家都是亲属关系,当初投保的时候,该业务员为了完成保险公司对他的考核和晋升要求,竟然给已经住过院治疗贺先生的大哥投保了重大疾病保险,当初想着即便重大疾病不能用,附加的一些医疗险或者意外险也是可以提供一些保障的。于是在健康告知内容上进行了隐瞒,当初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随便上几个单子,到第二年不想要这份保险就不续交保费了,这样自己就可以完成当时的考核和晋升要求。

这里我就很奇怪,就算保险第一年的业绩提成比较高,但也远远没有可以做到“白嫖”保单的地步,即便业务员把保单佣金全部返还给其亲属,那剩下的差额贺先生的家人就接受了?

随后记者提出了质疑,你的家属为了你的晋升和考核属于在帮你,那你就可以在投保的时候弄虚作假,胡乱填写吗?然后又问维权的家属是什么意见。

贺先生家属的意见就是:现在已经这样的情况,我们也不想影响这名业务员的前途和业绩,毕竟是亲属关系,本来就是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的”,没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能够把之前所交的保费全额退还给我们。

最后该保险公司的领导出面,承诺之后会把贺先生大哥生前投保的三份保险,保费一共是元全额退还给家属并承诺以后会加强对于销售人员的管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这个报道的内容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我看完这个报道还是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下面就跟大家分析一下案例中涉及的一些问题。

1、贺先生家人带病投保是什么心态

2、为什么要“铤而走险”进行投保

3、保险的一些理赔规则要知道

4、案例总结

02

贺先生家人隐瞒带病投保是什么心态

从案例中描述的信息来看,贺先生的大哥之前就因为脑梗住院治疗,这个也算是比较严重的疾病,难道自己和家属不知道这种情况下购买重大疾病保险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吗?如果仅仅是为了帮助从事保险销售的亲戚完成保险公司的考核和晋升,为什么不选择符合健康告知的其他亲属投保而是选择给贺先生的大哥投保了三份保险,保费竟然达到了元?

按照视频播报的保单上看,贺先生大哥投保年龄在49岁,投保险种为华夏人寿《常青树多倍版》,按照投保保额50万的计划计算,保费在元,加上其他附加的险种基本上就是元保费的水平,这里我简单介绍下这款主险的大体保障责任:

种重疾分6可以赔付6次,每次赔付50万

20种中症可以赔付2次,每次赔付25万

35种轻症可以赔付3次,每次赔付15万、17.5万、20万

身故或全残赔付50万

其中身故和重疾保额是共享的,只能赔一个;如果轻症和中症在先赔付,豁免后续应交保费,重疾和身故保障依然有效;如果重疾先行赔付,则其他保障责任终止,只保留剩余重疾多次赔付的保障责任。

很明显贺家人投保的时候就带有赌“能赔”的动机

我们很多人往往都是这样,平时身体健康的时候不觉得保险有什么用,只会认为是一种经济负担,而当自己或者家人身体发生比较明显的变化和出现疾病表象的时候,才开始重视保险的保障作用。但保险可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购买的商品,那既然贺先生的大哥已经因为疾病住院了,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下是不能投保重大疾病保险的吗?难道进行投保仅仅是为了帮助从事保险工作的亲属完成业绩?不见得,不然最后也不会找记者进行维权,本意上还是希望得到保险理赔的。

而之所以敢这么投保,我想当中从事保险工作的这位亲属起到了一定“误导”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这里就不得不说到保险公司一个申请理赔材料的不同规则。

03

保险公司的一些理赔原则

一、不同事故要求的理赔材料不同

我们要知道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其中因疾病出险和因身故出险提供的理赔材料是不一样的。因疾病出险申请理赔要提供相关的住院病历、诊断、相关检查报告、费用清单等;而因身故申请理赔就不需要这些材料,只需要提供户口注销证明、死亡证明和火化证明就可以。

而保险公司在进行“核赔”的时候,因病理赔一定会调查被保险人在投保前是否有相应的既往病史、住院史等内容;而因身故理赔却并不一定会调查这些内容。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之前我也处理过相同的案子,一位客户的母亲得了比较严重的心脏病,出院后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被查出有过既往病史而拒赔,之后找到我问怎么办,我了解到情况后感觉这位客户的母亲情况不太好,可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建议客户等到触发身故责任在申请尝试理赔,即便不能理赔也会全额退还所交保费,并不吃亏。过了大概一年左右,客户的母亲不幸离开了,然后以身故为由申请理赔结果真就赔付了。

案例中既然亲戚是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对于这个申请理赔的规则一定是了解和知道的,加上贺家人也知道贺先生的大哥身体状况堪忧,想要通过保险来赌获得理赔款的机会的可能性自然很大。

当然这个只是一个暂时的“漏洞”,能实现赔付的关联因素其实有很多,比如购买保险的时间要长,保险的保额要低,医院可能还没有联网,保险公司的柜面人员没有把客户申请的资料录入到保险公司系统当中等等。

为什么会有这些条件的限制,原因很简单,保险公司对客户进行“核赔”其实是分“三六九等”并不是一视同仁。因为核赔涉及到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医院调取相关客户的病历也是要花钱并不是免费的。所以为了降低核赔的成本,保险公司会设定不同情况的核赔流程,以便在不损失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压缩相应的成本开销。

比如说你已经交费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保费,保额不过10万左右。这些年你所交的保费也有5-6万了,保险公司调查也要花个几万,那还有什么详细调查的必要,扣去你自己交的保险本金,保险公司无非就额外赔了你几万而已,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即便你有过错投保或者故意隐瞒健康状况的情况下一些保险公司也都不会跟你纠结,几万块赔款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毛毛雨而已;但是你要是短期出险或者保额过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想想也很简单,才交了一年那点保费就想让保险公司一下赔你几十万,正常情况不是说没有但总体而言一定是“骗保”的情况占大多数,那肯定要详细调查的,能调查的多详细,要说跟电影中看到的侦探手段有些夸张,但对付一般群众那点小心思还是绰绰有余的。

二、保险柜员是否向公司提交资料的差别

很多人可能看到这里可能会不理解柜面人员录不录入保险公司系统跟能不能理赔有什么关系?

简单说,保险公司柜面人员把客户情况录不录入保险公司系统对我们客户直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在投保时候的体检,另一个是理赔申请的情况。

1、投保时候的体检报告提交与不提交的差别

有些人在看到一些保险拒赔的纠纷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客户“带病投保”或者自己已经如实告知业务员而业务员没有如实告知保险公司,最后导致出险后保险公司以“带病投保”为由拒赔的情况。于是大家就产生这样一个困惑,为什么保险公司在客户投保的时候不进行相关的体检,如果进行了体检就不会导致后面产生这样的理赔纠纷。那为什么保险公司不强制要求客户进行投保前的体检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险公司采取的健康告知问卷是有问题的

按照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问卷来讲,我可以这么说,我国个人投保会有10个人完全符合就不错了。这个健康问卷最开始是“抄来的”,那为什么这么多年始终不进行更改,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足够的基础数据作为支撑。

我们都知道保险就是玩“数字概率”,这个概率要怎么玩,当然不能瞎玩,要基于可靠科学的“数学模型”作为基础。那这些模型的数据怎么来,这里就涉及我国国民的一些基础健康相关的数据统计,现在都在说什么“大数据”,就是这个意思,但你想想以前我国什么经济条件,科技远没有现在发达,医疗又是什么条件,哪有什么这类数据给保险公司做参考,保险公司又不能自己瞎编,因为这涉及上面的定价策略和理赔风险估算等问题,那怎么办?发挥我国强项“抄”发达国家的呗,但你保险公司抄别的国家东西能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吗?显然这里面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没办法大家将就一下,基础差我们保险公司就降低一些管控的措施,比如就不要做体检了,客户自己说吧,对于关键的地方别骗我,你说确诊癌症了在买保险那就过分了;就算骗了我,医院查不到也算你赢;不太受到影响的,什么身高体重,抽烟喝酒之类的,说不说都行,保险公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客户也稀里糊涂大家一起受益,挺好。

不过这个事情也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进行优化,因为最近几年我国的“大数据”威力逐步开始显现,有些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已经做出了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说现在不同的保险公司健康告知就不会完全一样,即使一家公司不同险种不同时期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购买相应保险公司险种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健康告知的具体要求。

(2)投入费用过高,目前根本实现不了

目前保险公司也在尝试投保环节加入体检,但不是全部体检,而是对于未达到一定年龄段必须体检的客户进行“抽检”。之所以不能进行全部体检,一方面就是体检本身与自己制定出来的健康问卷有矛盾的地方,另一方面就是费用问题。不管怎么体检都要产生费用对吧,那你说这个钱让谁出?让保险公司自己出,体检正常你投保,保险公司倒不在乎这点费用,但保险公司出钱体检你,然后你又不投保了,那谁愿意;反过来体检费用让客户自己出,你愿不愿意先不说,万一体检出问题,保险公司还不承保你,你什么心情。

之前一位头条的朋友就咨询我,大体情况是想给自己爱人在中国人寿购买一款保险,重疾险搭配百万医疗险的配置,不幸被抽到要进行体检,因为之前做过体检没有问题,觉得这个也没事,就同意了保险公司抽检的要求,还是自费。结果体检出他爱人有“阴道分泌物脓性,宫颈尚光滑,接触性出血”的问题,我们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毛病,于是问医生大概率就是阴道炎,这个岁数的女性常见症状,不算什么大毛病,但中国人寿核保给出重疾险正常承保,百万医疗险要做“宫颈及宫颈引起的并发症做除外责任”。

这就难受了,本来这个体检只能说明有一些表象,又没有确诊,很难说就确定有这个疾病,再说40多岁的年龄谁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体检异常的情况,在医生哪里说没事的,但在保险公司看来未来有出险的隐患,所以做了除外责任的核保结果,对于客户同样都是花钱却少了一项保障,还是已经有表象的症状,自然担心以后会因为这个情况导致一些严重的疾病,你保险公司还给我排除了,谁愿意?

我就跟他说,这种情况抽检的时候就不能同意做,撤单过段时间在投保呗,本来可以按照正常体投保的,现在搞成这样,多难受。

而最关键的就是该业务员,把这份体检结果交给了保险公司,那保险公司就有了这位客户的体检异常记录,以后在想买这家公司的产品都可能都会是这个结果,想要获得比较理想的承保结果,那就需要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等到痊愈后在进行体检证明已经痊愈在申请投保。

不仅如此,我们可能不知道一般保险公司健康告知有一条就写明:近2年内是否曾在其他保险公司投保或正在申请以疾病为给付条件的人身保险,是否被其他保险公司拒保、延期、或附加条件承保的告知。意思就是说按照正常要求,这位客户想要购买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就因为这一条也不能直接按照正常体投保,而是要把这份体检结果给其他保险公司进行告知,在看核保结果。当然这个内容要求有没有实际的影响不好说,但我们不能排除不进行如实告知可能引发后期理赔纠纷的风险。

而当时如果这位业务员没有把体检报告交给保险公司而是找别的方法了解到客户这个情况核保会是这个结果,那客户就有更多可以“争取”正常承保的机会,这就是投保体检情况是否交给保险公司录入系统的差别。

而这位客户归根原由就是这位销售人员经验不丰富,给客户投保造成了很大阻碍,近期想要购买保险无论在谁家都要把这份体检报告进行告知,有没有好的承保结果还很难说,造成很大的麻烦。所以奉劝各位当想要买保险被保险公司抽检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自信,就是撤单过段时间在重新投保。

2、理赔时候提交与不提交的差别

在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的时候其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柜面人员先进行审核是否达到理赔条件,如果柜面人员判断达不到理赔条件会直接退回客户的申请;另一种那就是正常提交理赔申请,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不要以为柜面人员这种行为就是给客户找不赔的理由或者设置理赔的障碍,其实有些情况是为了客户利益考虑,为什么这么说,比如一些客户得病出现既不符合重大疾病的理赔条件也不符合轻症的理赔条件,这么直接退回客户申请,客户这份保险是依然有效的,以后在出险依然可以继续申请。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客户往往不明智的选择既然不赔这份保险就没有用了,于是一时意气用事就选择了退保,殊不知这正中保险公司的下怀。因为退保只能退你现金价值,保险公司肯定不亏,亏的就是你自己,而且你身体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后出险的概率变大,这时候在把保险退了就是自己在坑自己,保险公司以后就不用承担你未来的出险理赔风险,谁更高兴?

而如果你强硬的向柜员提出理赔申请,柜员就会把你的情况输入系统中,如果达不到理赔条件,那就不会让你的合同继续生效,而是按照合同相关约定,要么退保费要么退对应的现金价值,这个就要看核赔过程当中,是否调查出存在带病投保的情况。

所以这里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让柜面人员把你的相关情况上报给保险公司,最好是在申请之前先找相关的专业人士(一般就是卖你保险的人)先评估下能理赔的几率有多大,是否需要申请理赔,考虑好相应的后果,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情况。

回过头我们在看这个案例,大家应该就理解贺家人明知道是带病投保,人不在了还能想着去申请理赔的起因了,虽然我不提倡这种做法,但我们现实当中确实有很多人喜欢尝试“钻漏洞”,而之所以他们敢这样做,其实还有以下两个原因:

三、重大疾病保险即便不赔,最少也会退还所交保费

这种捆绑寿险责任的终身重大疾病保险让我们很多人都觉得是一个“坑”,因为重大疾病相关疾病的理赔条件比较“苛刻”,一些人觉得能达到赔付条件的基本上都是“半死”的状态,而且还有很多情况的免除责任,保费又贵,一定赔的还是人死的情况,自己买保险自己又“享受”不到保额,那还有什么必要投保呢?

没错,大家理解的都对,但这不应该成为你不买重疾保险的理由。

既然叫重大疾病保险,你就应该知道想要拿到重疾险理赔金肯定罹患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情况,不然保险公司凭什么每年收你那点保费,你出险赔你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经济补偿;而捆绑寿险责任作用就两个,一个是对重疾险中一些其他情况进行一个赔付兜底,比如突发性疾病或者意外情况导致人不在进行保额的赔付,另一个作用就是把你人不在的结果转变成保额给受益人进行经济上的补偿。

这里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重疾险捆绑寿险,还是寿险附加重疾提前给付的险种,都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两个保障责任保额大部分都是共享的,就是两者只能赔一个,但保费可是实打实按照两份保障责任来收取的,如果你最近想要配置保险,那最好把这两份保障进行单独购买,总体保费差不多,但保障责任可没有实际的缩水。

即便出险没有达到重疾险的相关疾病的理赔标准或者出现案例中恶意带病投保不赔的情况,保险公司也会退还你所缴纳的保费(有些险种是退还对应的现金价值),所以这种重疾险下有保费返还兜底,上有机会赔付保额,平安一生,保额留给受益人,你还想怎么样?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对国内保险印象非常差,但也认同保险的作用于是想要购买国外或者香港的保险。

国内保险与国外保险真的有差别吗?

这里我想说的是,这部分人把重疾险和寿险搞混了。寿险就是人不在就赔,无论是疾病不在还是意外不在的情况,保障责任简单也没有很多的限制条件。

说国外险种好的,其实指的仅仅是寿险而已,我国寿险保障责任其实也一样,但寿险的保障作用不符合我国大部分人的需求,你想自己买保险给别人收益,想想都觉得没意思,这就是我国大部分国人的想法,所以寿险起初在我国不受待见,但重要性不可否定,于是我国保险公司就聪明了一把,把寿险和重疾险进行了一个捆绑,让这些直接接受不了寿险的客户,变相的接受了寿险;而外国人跟我们想法不一样,你看外国人爱作死,人少是有原因的,所以寿险他们非常认可,人不在真的赔啊,也没那么多说道,所以你就错误的感觉国外的保险更靠谱;

而重疾险我跟你说全世界都一个德行。道理很简单,收你这点保费想让保险公司赔你十几万甚至几十万能没有要求吗?重疾险赔付要求因疾病的不同而不同,因疾病达到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因医疗水平发展的不同而不同,总之就是无法单一的确定,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也是在不断调整和变化的。毕竟每个人得病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能达到就赔,达不到就不能赔,况且这些疾病赔付条件都是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和审核才出来的,你能接受就买,不能接受就不买呗。

而一些人觉得既然叫保险,就应该得病给予赔偿,可以,但这是医疗险的保障范畴。指的是住院产生花费提供一定额度的报销或者住院几天给予一定的津贴,你买重疾险想让它赔付你住院费用,那只能说你买错了保险或者说保险没有买全而已。所以大家购买保险要区分好不同保险类型它的作用是不同的,你不能买着意外险因疾病出险找保险公司来理赔,这就有点路唇不对马嘴了,你说是吧。

四、相关追责制度不完善,难免让一些人敢“铤而走险”

这个案例最后虽然是该保险公司“认怂”退还了客户的全额保费,表面上看客户没有受到任何损失其实在一些情况下损失也是很大的。

比如说有些情况是可以按照正常投保流程让保险公司核保,然后做出相应的附加条件来承保,比如延期(观察一段时间在确定怎么承保)、加费(保险公司感觉风险比较大,但未达到拒赔的标准,多收你保费可以提供保障)、除外责任(除去因为已经有了疾病表象的器官未来发生恶化的风险,但其他疾病还是管的)。

而一些客户就因为胡乱投保,或者轻易听信自己业务员的“没事、不影响、没关系”之类的话”导致自己投保的“机会成本”流失。因为我们每个人先不说购买保险的保费预算是有限的,一旦购买了保险是不会轻易更换或者补充的,手里有了保险就会潜意识的默认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而不会考虑这个保险是不是有需要弥补的地方,或者保障够不够用。

买保险其实是一种很短暂的决策行为,过了这个劲就不会在花心思在保险上了,所以很多人一旦买错或者没有买全,到最后出险才会发现这个问题就已经晚了。那你说本来可以买到合适的保险却买错了保险,即便买错的保险能全额退费,但你也失去了本来可以得到理赔的保额,里外里是不是很吃亏?

不仅客户有损失,其实保险公司损失也是很大的

因为保险公司自身的保单成本已经产生了,包括保险公司的运营费用、这段时间承担客户风险的成本、支付给业务员的薪酬和晋升的利益、一些实物奖励等等,所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险公司自身的管理办法来讲,是一定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偿”和处罚,这个责任人是谁,很明显就是这位销售人员,按道理他不仅要退还这个保单产生的佣金和已经得到的利益,还要承担保险公司的损失甚至追究一定的法律责任,但保险公司销售人员大家也知道,大不了就离职,有能耐保险公司就起诉这位销售人员,而实际保险公司起诉销售人员的情况很少见到,但这不代表就可以随意“欺负”保险公司,以后这种保险公司起诉自己代理人的情况一定会越来越多,在这里也要奉劝同业的代理人做事情要考虑好后果,不要最后钱没挣到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就说这个案例,该销售人员主要是为了自己晋升和业绩,才做了如此“荒唐”的行为,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而是过去一段时间全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你说你通过这样的方式晋升和满足了一时的考核又能怎么样,过了这段考核,紧接着还会有其他的考核,没完没了,永无止尽,保险销售如果只会靠这样“弄虚作假”的形式拆今天的墙补明天的墙,如此恶性循环有意思吗?而曾经支持你的亲属朋友如果知道你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做保险,他们会怎么想?最关键的是一旦这些亲戚朋友真出现风险,想要通过手里这份保单获得赔偿,最后才发现这保单就是一个“笑话”的时候,亲戚还能是亲戚?朋友还能是朋友?别逗了,你先拿人家的身家性命开玩笑,人家到时候挖你祖坟都是轻的!可长点心吧,保险是关乎每个家庭身家性命最后的保护墙,不是敛财的工具,没有为客户提供保障和负责到底的责任心,千万别进入这个行业。

04

本文总结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商业保险对于我们每个人和家庭都有非常实际的重要作用,不舍得花小钱,那一定会在大钱上栽跟头。那我们要怎么对待商业保险才是科学合理的呢?这里我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1、首先我们决定配置商业保险一定要买全,不要有保障责任缺失

保障类保险只有四种类型,重疾险、寿险、医疗险和意外险,按照目前保险行业险种的实际作用上讲又可以分为重疾险(有条件赔付补偿一定的经济损失)、寿险(兜底重疾险不赔付部分和财富传承)、小医疗险(包含意外身故保障和小额住院花费报销)、百万医疗险(应对大额住院花费报销,配合医保作用佳)和交通意外险(包含一般意外和交通翻倍赔付保障)。

根据不同情况和预算,以这四个险种类型为保障基础,在选择不同的保障责任和相应的保额和保障期限,其中重疾险和寿险价格较高,首次配置保险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要减少保障期间以此获得更高的保额,保险并不能做到一次性配置齐全保障到终身,根据以后经济条件和适宜的年龄阶段适宜的补充险种为宜。

2、投保前要明确自己或者家人的身体情况,看清健康告知的要求

之所以网上出现这么多的理赔纠纷,很大原因就是在投保环节上没有按照保险公司要求进行相应的健康告知,有些情况是你遇到了不专业的代理人,即便你告知他,他也可能没有把你的真实情况反映给保险公司而导致在合同中没有体现如实告知;还有一些情况就是自己通过网上投保,自己理解的健康告知条款与保险公司所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有些人本着对自己有利的原则错误理解了健康告知的内容,而盲目进行投保。

昨天就有一位头条的朋友咨询我,自己购买了支付宝上的好医保长期医疗保险,自己三年前曾因为“巧克力囊肿”诊断为良性,又做了相关手术,前段时间复发后因没有在好医保健康告知中看到自己的这种情况就进行了投保。

而好医保健康告知的设置跟其他保险公司的健康告知有所不同,上面特意强调在智能核保选项中没有提及的疾病和情况不可以投保。矛盾的地方是,上面提及如果进行了手术且确诊良性治愈超过1一年可以按照正常体投保,但她是最近复发了之后才投保的,显然不算痊愈的情况,显然不符合告知要求。很明显这位朋友就理解错了意思,自己也发现有些隐患,还给支付宝客服打电话咨询,客服竟然说“自己看着办”。

于是找到我,我说这种情况保费也没多少钱,退保意义不大,我用其他几家保险公司的智能核保对比了她这种情况如实告知的核保结果,显示是如果没有进行手术不能投保,如果进行了手术且确诊为良性并且持续1年以上可以按照正常体承保。所以我建议她这份好医保没必要退保,自己手术一年后在重新进行健康告知,投保心意的险种。

3、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性是你购买保险是否保险的关键

保险很专业,条款众多,内容复杂,对于一般人而言是完全理解和掌握不了其中的条条框框,更别说以后涉及的保险理赔服务问题,那我们自身能力有限,自然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这就是从业人员的重要性,但从业人员素质有高有低,专业性更是有天上地下的差别,有一些还是自己的亲戚或者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十分难搞。

这里我想说的是,保险是我们个人和家庭最后的风险保护墙,选不对服务人员就是在拿自己和家庭的身家性命在开玩笑。那我们要如何辨别,这就要求我们自己也要掌握一定的保险知识,全部掌握那是扯淡,起码能掌握保险的一些基本逻辑和原则,让我们能做到不会轻易被忽悠,能够分辨其中的陷阱和一些隐藏的不利因素,能够判断出从业人员专业性的高低,为给我们尽量提供足够安全的保险保障服务。

4、经常做保单体检,没事学习相关知识跟行业内人士交流

我们对于保险的态度要明确,已经购买了相关保险的人群也不要放松警惕,多进行保险体检明确保障责任也就是管什么,不管什么,还存在哪些保障的缺失要适宜的弥补;对于不懂的地方或者感觉不对的地方要常与行业内的人士多交流,及时的更正自己错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专业人士的建议做到心中有数。

写在最后

1、如果你看完上面的文章还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疑惑,我会及时回复你。

2、想要给家庭或者自己配置保险,可以私信我,我会根据自己十多年经验,帮你提供一些值得参考的建议。

3、如果想要诊断自己的保单或者还有核保、理赔等疑难问题,也可以私信我,我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4、以上都不需要你有任何投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3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