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上市险企年中期业绩披露完毕,今年上半年,保险业整体面貌基本浮现,其中,寿险市场的挑战与改变也尽收眼底。利润下滑、投资遇困、个险艰难、银保崛起,构成了寿险业上半年的发展“画像”。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上市系寿险公司的发展状况,继9月1日,『A智慧保』发布《拆解上市财险中期业绩:信保有赔有赚,谁是“非车”增长之王?》后,我们再聚焦寿险板块,复盘上市系寿险公司“上半场”。
净利润表现,体现了一家保险机构的赚钱能力,也是吸引投资者最主要的一点。但年上半年,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在盈利方面普遍不尽如人意。具体来看,中报数据显示:
中国人寿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38%。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实现归母净利润.6亿元,同比上升15.4%。
人保寿险实现净利润33.58亿元,同比下降25.1%。
太保寿险实现归母净利润88.6亿元,同比下降31.2%。
新华保险实现归母净利润51.87亿元,同比下降50.8%。
太平人寿净利润30.16亿港元,同比下降57%。
不难看出,“一升五降”,是年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的盈利格局。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实现了归母净利润的正增长,但相较其他上市系寿险公司来讲,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中除了平安人寿外,还包括平安养老险和平安健康险的经营状况。为此,六家寿险公司难以进行绝对“公平”的比对。
但不可否认的是,除平安寿险及健康险外,其他五家寿险公司在盈利方面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新华保险()、太平人寿,降幅超过50%。而净利润大幅下降的背后,实则由多重因素所致。
新华保险解释称,在去年同期利润总额高基数的情况下,本期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投资收益同比减少,导致本期利润总额同比变动较大,从而导致净利润的下降。中国人寿()也解释称,是受权益市场波动加剧、投资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今年上半年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加之国内疫情的反复,使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本市场因此震荡波动。受此影响,各家险企在投资方面也面临更多挑战,而作为影响净利润的重要方面,投资收益的下滑,自然导致了保险公司净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看寿险公司的经营成长性,新业务价值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参考指标。但上半年,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在新业务价值方面的表现亦难言向好。具体而言,中报显示:
中国人寿新业务价值.45亿元,同比下降13.8%。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73亿元,同比下降28.5%。
人保寿险新业务价值14.93亿元,同比下降38.1%。
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55.96亿元,同比下降45.3%。
新华保险新业务价值21.12亿元,同比下降48.4%。
太平人寿新业务价值28.4亿元,同比下降11.1%。
无一例外,全部下降。当然,这样的发展趋势其实早已在市场预料之中。
正如中国太保()在业绩报告中所表达的,行业转型进入攻坚期,寿险新业务价值增长依然承受压力。
在行业分析人士看来,当下头部寿险公司依旧处在代理人清虚的过程中,队伍尚未触底。这样的背景下,一边是面对代理人队伍规模下降带来的支撑力不足;另一边以客户为中心、价值为本的分层次经营逻辑和发展模式尚未建立起来,叠加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反复、线下展业受限等原因,寿险新业务价值下降在所难免。
那么,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未来该如何进一步提升新业务价值?
中国平安在业绩报告中称,将坚守价值导向,持续推动“渠道+产品”的改革战略,在创新中求发展。
中国人保副总裁肖建友称,面对行业深度调整转型,人保寿险始终保持战略定力,聚焦新业务价值增长,坚持把服务客户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围绕业务模式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两条主线,深入实施改革转型工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寿拟任总裁赵鹏表示,继续加强续期业务的管理,从而努力保持公司新业务价值的领先优势,不仅要保持领先,还要保持领先优势等。
“销售队伍是中国人寿最宝贵的财富”,赵鹏在今年年中业绩发布会上曾这样表示。其实,销售队伍也同样是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发展的关键支撑。但正如前文所言,近年来,伴随着寿险行业的深度调整,各家上市系寿险公司的代理人队伍也在清虚举措下锐减。
数据显示,年上半年,五家A股上市险企代理人缩减了近50万人。具体而言:
截至6月30日
平安的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从年末的60.03万人,下降至51.9万人,减少8.13万。
中国人寿的个险销售人力从年末的82万人,下降至74.6万人,减少了7.4万人。
太保寿险月均保险营销员数量从年末的52.5万人,下降至31.2万人,减少了21.3万人。
人保寿险“大个险”营销员数量从年末的18.59万人,下降至12.91万人,减少了5.68万人。
新华保险的个险代理人规模人力从年末的38.9万人,下降至31.8万人,减少了7.1万人。
对于人力清虚后队伍规模下滑的现状,新华保险总裁助理王练文在公司业绩发布会上这样形容:“品质好的东西才可持续,五星级饭店的质量,就的确要比二星级饭店要好。代理人队伍亦是如此,高品质的队伍带来的业务产能,就是要比‘打酱油’的销售队伍要好,这是行业的共识,只有品质提高的才可持续。”
太保寿险总经理蔡强也在半年报发布会上坦言:“我个人感觉如果是虚的,迟早都是要走掉的。那么在这种转型的阵痛当中,是宜快不宜慢。”
为此,当下各家寿险公司纷纷抛弃原先的拼人力、靠数量等粗放发展模式,转向优增长、优培育的精英路线。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各家险企人力队伍下降的同时,太平人寿却逆势增长,截至年6月30日,太平人寿个险队伍39.9万人,较年初增长3.7%。但太平人寿表示,整个行业的销售队伍呈现下降趋势,但太平人寿始终坚信寿险行业的基本逻辑依然是人力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太平人寿的人力增长也是高质量人员的增长。
在个险转型尚未迎来拐点之时,年上半年,上市系寿险公司纷纷发力银保渠道,这或是行业下行周期下,各大寿险机构审时度势的一种战略“打法”。
先来看一组数据:
年上半年,中国人寿个险渠道保费为.87亿元,同比下降3.12%;银保渠道总保费达.09亿元,同比增长23.7%。
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上半年个险渠道保费.22亿元,同比下降0.71%;银保渠道保费收入.99亿元,同比增长20.96%。
人保寿险上半年个险渠道保费收入.89亿元,同比下降9.1%;银保渠道保费收入.8亿元,同比增长41.9%。
太保寿险上半年个险渠道实现保险业务收入.51亿元,同比下降7.6%;银保渠道保险业务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
新华保险个险渠道实现保费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0.5%;银保渠道实现保费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7.8%。
非常明显,上半年,各家头部寿险公司均在银保渠道上强势发力,特别是太保寿险该渠道保险业务收入,增长超8倍。
回望多年前,银保也曾是寿险业的“渠道之王”,重要程度远超个险。不过,随着个险渠道的后来居上,银保渠道慢慢褪去“主角光环”。如今,银保渠道再度强势归来,也引发了一些市场热议。
银保渠道有价值吗?其主力销售的储蓄类保险会不会带来利差损风险?
对此,肖建友表示,各家险企纷纷发力银保有两个原因,一是个险队伍人力持续下滑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结构性转变,创造了银保业务的供给和需求。二是银保渠道价值转型的效果不断释放,银保业务的规模和价值贡献正日益凸显。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个险的长久期相比,银保的价值相对低一些。新华保险副总裁龚兴峰也表示,银保渠道的保费增长是很明显的,但是价值的确贡献有限,这个也和银保渠道本身的特点有关。
对于如何看待银保渠道,龚兴峰希望对银保渠道进行分层管理,并通过多种手段和措施降低销售成本。在客户经营层面,一方面要为客户提供最基本的保险保障服务,另一方面对银保渠道客户进行再开发,为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的保障解决方案。
肖建友也表示,始终坚持价值为先兼顾规模的发展战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