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监管部门的保险业乱象整治重点将会围绕公司治理、资金运用、产品开发、销售理赔、业务财务数据等领域展开,并会下大力气解决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严罚重处也会因此而保持高压态势。
“保险条款专业性太强、晦涩难懂,被一堆专业术语及计算公式搞晕后盲目签单”,这是记者了解到的消费者在购买人身险产品时最常抱怨的问题。针对这一现象,监管部门从去年开始,致力于从源头解决长期困扰消费者的各种人身险产品问题。
近日,银保监会再次向各人身险公司下发《关于近期人身保险产品问题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对年各公司备案产品截至年底的销售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这已是监管部门年内第三次点名具体公司的具体问题,对于人身险产品的抽查核检正在变得常态化。但保险业的乱象治理绝非仅限于人身险,财险和中介市场同样是监管重点。
顽疾未除又有新症出现
从《通报》内容来看,相比今年的前两次通报,除人身险产品的“痼疾”外,部分公司还出现了相当数量的产品备案后并未销售或者销量极低的“新问题”。
人身险产品问题仍然集中在产品材料报送、产品设计、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产品条款表述四大问题,超过10家公司被点名。比如,在产品材料报送方面,漏报、少报材料,报送材料内容缺漏或错误,报送方式不规范都是屡禁不止的问题。在产品费率厘定及精算假设方面,有公司年金保险的“长险短做”风险仍在延续,有的公司还存在健康服务费用占比超过监管规定的情况。
一位寿险公司精算师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长险短做”名义上是长期年金保险,但产品却通过各种返还设计形式,将消费者所交保费大量快速返还。这种方式企图规避中短期产品的监管规定,虽然保费赚得容易,可一旦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收益下降,就会产生退保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因此其不具有实际盈利性,也没有长期可持续性。至于产品材料报送不规范,这与公司治理不当有关,是比较容易整改的问题。
在“新问题”中,中信保诚、大家人寿、天安人寿等7家公司销量为零产品数量超过10个,平安健康、汇丰人寿、中信保诚等6家公司销量为零产品数量占比超过备案产品数量的30%。
记者注意到,刚成立不久的大家保险旗下的大家人寿也在上述“榜单”中。不过,“零销售”状况与公司处在起步阶段有关。记者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