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7年前,笔者还在部队,得知姐姐在保险公司上班,就在你怎么去做保险呢,你不知道保险是骗人的吗?没想到,大约4年后,我也加入了保险行业,而且一做就到现在。
再后来,母亲得知我也做了保险,也在电话里呵斥我姐:你去做保险(骗人)就算了,怎么也带你弟去做?我和你爸就你弟这么一个儿子,他要是哪天出了什么事(估计是指因为“骗人”而被人抓、被人打……呵呵,让我笑一下),我和你爸做鬼也不会放过你。我知道后,特地打放心吧,老姐没有骗我,我感觉(做保险)挺不错的。
以上就是一个曾经的“保险反动派”变成“保险粉丝”的故事。
相信到现在,还有许多像过去的我一样排斥保险、讨厌保险的人存在,还对保险有着各种各样的误解、对从业人员有一些不好的看法。比如,有人可能还会说“保险都是骗人的”,有人或会说“一人做保险,全家不要脸”的话来。
难道保险就是天生的魔鬼吗?保险为什么令人讨厌呢?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聊聊我国保险行业走过的那些曲折之路。
一、先识李鬼,再识李魁——在中国大陆,传销是先保险一步进入大众的视野
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误会。中国大陆在保险还没有被普及之时,许多民众却先接触、认识了传销。
传销是什么呢?传销起源于美国,是一种经济模式,理念是“传播精英理念,销售优质产品”,简称传销。一般传销有双轨制,五级3阶制,矩阵制,网状等等的模式,总之就是一种以人拉人的销售模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的安利直销模式被人篡改成传销模式后,便逐步从中国台湾传到了中国大陆。而那时,中国大陆的商业保险才刚刚开始复业,许多民众对保险不是非常了解,却先接触或认识了传销。所以,很多中国大陆民众一提起保险就说:“哦,保险啊,那不就是个骗人的玩意吗?传销嘛,只是个合法的传销而已。”
听听,保险冤不冤?简直是要六月飞雪的节奏啊。没办法,这已经是事实了,再叫屈也没有用。时间可以证明一切。
二、为迎合“客户需求”,深埋销售误导的种子——客户的真实需求没有被真正挖掘,全行业呈现畸形的产品销售模式
学习过保险起源的朋友都知道,商业保险最早来自海上贸易,从保障货物、船舶开始的,再后来陆续发展到陆地贸易,从保物到保人。也就是说,现代商业保险一开始是围绕各种保障(保人、保物)开始的。但是,由于中国大陆在年起陆续停止保险业务后,国民对保险的认知非常单薄。我们的爷爷奶奶辈,甚至父母辈都不一定学习或了解过保险知识。所以,哪怕是改革开放后,保险复业了,许多人对保险还是呈现“一无所知”的状态。
年,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带来现代保险的个人代理模式,国民面对代理人推销时,多会说:“买保险不划算,出事才赔,不出事,钱就白交,没意思。”还有客户会问:“买你的保险,我能得多少钱?”也就是说,许多人要么把投保当作是“花冤枉钱”,要么就是把投保当作是“投资账户”。
于是,大多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迎合客户“买保险想得钱”的想法。所以,十多年前,许多他只公司并不是主推传统的寿险产品(意外保险、健康保险、生死两全保险等),而是以推动新型人寿保险产品为主,如分红险、年金险、投连险等。
与此同时,一些代理人为实现快速促成签单,故意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或者对产品本身进行过度包装。于是,在十多年前的某一个时期里,销售误导也成为“屡禁不止”的行为之一。
三、保险代理人的“低门槛”机制,促使行业深陷“人海战”的泥潭——谁都知道粗放式经营手段走不久,但谁也不愿意率先放弃
朋友们应该知道,我国的第一部保险法是年颁布实施的,但之前已经有“老三家”等多家保险公司的正常运营,所以许多制度出台之前,既要考虑现有企业的落实能力,也要考虑到市场的实际需求。关于保险代理人的“低门槛”准入机制,对于促进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功不可没”的。可以,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采取“高门槛”的准入机制,我国保险行业不可能有这么快的进展和规模。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的不断变化,过去以人力增长为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的人海战模式,已开始遇到了发展瓶颈。特别是代理人的综合素质不高、保险公司的培训体系不完善、代理人留存率低等问题,越来越无法满足监管和客户的需求。
“怎么保险公司一直都在招人呢?”这是许多人对保险公司的“坏”印象之一。
四、现有模式继续深度改革——这方面的紧迫性已经凸显
特别是年疫情之下,大多主体保险公司已经率先在思考未来的问题。
我觉得首先就是行业准入门槛的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个时间表,特别是无纸化办公、线上经营、电子投保等科技出现之时,低学历或学习能力不足的代理人,已经与行业需要不匹配。我们虽然不能马上做一刀切,但一定要有一个时间表,把准入门槛陆续提上来。而对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也要同步跟上。不然,继续是大进大出的人海战,那些脱落的代理人大多不会说保险的“好话”,成为“孤儿单”的客户们失去先前代理人的服务,满意度也不会太高。所以,保险的名声不好,除了是客户的体验和感觉外,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解约营销员造成的。
第二就是各保险公司的激励政策和基本法需要改革。特别大多传统寿险公司的基本法,主要是突出新人的利益(为鼓励新人加入保险而做大投入无可厚非,但新人留存不好,依然造成资源浪费,大多利益被新人带走)和主管利益(鼓励现有的老营销员和骨干去做组织发展)。但事实上,保险公司还是在主管层级上做了额外的方案投入,这方面属于重复投入,也属于浪费)。日常经营管理不但要回归基本法,还要减少基本法里的层级,实行短平的架构模式。确实把资源投向专注的营销员身上,既不急功近利的投向新人,引导新人加入;也不“偏袒”于主管,让主管“不劳而获”。
第三是节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