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牌照失宠近3年15家公司按下筹备退

  从趋之若鹜到陆续退出,资本抢滩保险领域热潮已被牌照“门槛”逼退。伴随着日前花城人寿的终止筹备,近三年来至少15家公司退出或终止设立保险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资金成本低、规模大,可以反哺实业的特点,让上市公司、各路民营资本对于筹建保险公司热情度极高,不过随着保险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监管趋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保险牌照已陷入了“一照难求”的局面,资本方的热情也逐渐褪去。

  近三年15家公司退出或终止设立保险公司

  近日,上市公司金发科技()、海印股份()、春雪制药均发布了《关于终止投资花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公告内容提到,经筹备组及主发起人协商,综合考虑近年宏观经济环境及金融政策变化,一致决定终止筹备花城人寿,项目筹备期间产生的费用由各发起人根据《花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书》的约定按认缴比例分担。

  事实上,花城人寿的终止筹备并不意外。根据统计,年以来,至少已有用友网络()、ST天成、银江股份()、海汽集团()、贝因美()、海峡股份()等在内的15家公司退出或终止设立保险公司,涉及的保险公司类型包括财产险、寿险和健康险等。其中共涉及11家发起中的保险公司,包括大爱寿险、花城人寿、海金财险、南华财险、华大健康保险、友泰安财险、西部农业保险、爱尔健康人寿、富滇人寿、安然人寿和长寿健康保险。

  相较前些年的资本对保险业的强烈追逐,如今资本方的热情正在逐渐褪去。据不完全统计,年至年有近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拟参与发起设立保险公司,而从年至今,实际获批的保险公司总数仍为“个位数”。

  有分析人士认为,资本再难轻松获取保险牌照包括两方面原因:一是前几年部分公司进入保险业后,将保险作为低成本的融资工具,以高风险方式做大业务规模,偏离了保险的保障功能;二是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拼收益等导致的恶性竞争屡禁不止,仍停留在争抢业务规模和市场份额的较低竞争水平。而提高准入门槛,正体现出了监管整顿保险行业的决心。

  “一照难得”保险牌照审批持续收紧

  近年来,银保监会先后发布了《保险集团公司监督管理办法》、《银行保险机构大股东行为监管办法(试行)的通知》、《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加强股东资质和入股资金审查。

  随着监管政策的日趋严格,想要成功拿到筹建批复可谓不易。据了解,自年银保监会成立后,获批筹建的保险机构并不多,保险牌照审批的收紧状态仍在持续。

  根据银保监会   从上述获批的保险公司企业资质来看,股东实力都可谓雄厚。例如,今年获批开业的国民养老保险公司,注册资本达到.5亿元,17位发起人集合了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可见,股东资质和背景也是拿到保险牌照的关键因素。

  买股权不再是资本入局保险业的捷径

  近年来,随着保险牌照发放收紧,不少资本方打算“另辟蹊径”,通过股权变更、增资等方式入局保险业,但实际上,随着监管近年来对保险公司股东资质的趋严审查,买股权已不再能成为进入保险行业的便捷门票。

  据不完全统计,年至今,保险行业协会网站披露了31份股权变更计划和39份变更注册资本计划,其中仅4份股权变更计划获批、20份增资计划获批。

  获批的股权变更计划包括:平安财险原股东中国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将0.%股份转让给平安保险集团;中德安联人寿原股东中信信托将49%股份转让给安联(中国)保险;史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股东昆仑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转让0.2%股权给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贵州贵安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华贵人寿11%股权划转给贵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而在39份保险公司增资计划中,出现了不少欲通过注资方式进入保险业的新股东,其中不乏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身影。据统计,获批的20份增资计划中,其大部分为原股东增资,获批入场的新股东仅有7位。

  一位保险公司资深人士指出,不少互联网科技公司在看到保险科技发展、数字化转型的趋势后,也希望通过股权的方式,将技术优势与保险业务结合共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但随着监管政策收紧,想要能通过股权变更、增资等方式进入保险业的企业仍然是凤毛麟角,入局还需“自身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9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