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一、多元化的经营主体。近年来,投资热点从“互联网保险”向“保险科技”升级。保险科技经营主体包括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平台类公司、技术服务商和传统保险公司四大类,商业模包括B2A、B2B/2G、B2B2C三大类。
二、B2A:从赋能和变现到AI替代。代理人高脱落、低产能、素质低、收入低、金字塔结构等队伍顽疾导致寿险业务由量增到质提的动能转换成为难点,而提质难的背后则是客户触达和交互的不易。目前主要尝试包括:传统险企赋能队伍、i云保结合扁平化架构与赋能项目、Lemonade针对标准化产品形成AI替代。
三、B2B:贯穿保险全链条,降本增效为重心。精准定价适用于标准化产品(如车险、财产险等)、人身险应用受限,海外UBI车险、国内售中团险场景对接/核保/风控/运营/减损/降赔等保险业务环节的核心技术应用已十分成熟。目前主要落地项目包括:保险极客(场景)、太保“太睿保”和平安“KYR”(事前风控)、平安“好车主APP”和人保旗下爱保科技“芯极限”(事后标准化定损理赔)等。
四、个险强获客、车险UBI,或为险企短期提升方向。面对代理人队伍的顽疾,架构扁平化带来的佣金利益与多效并举赋能带来的加强获客同样重要,单一措施带来的提质效能相对有限。车险综合改革下,“从车”定价因子可进一步细化,驾驶里程、行为、路况等均可逐步纳入考虑。
一、多元化的经营主体
1.1行业全景图
1.2投资热点:从“互联网保险”到“保险科技”
近年来,投资热点从“互联网保险”向“保险科技”升级。年-年,行业投资热点ToC的综合销售平台、比价销售平台等线上获客型初创公司为主(如慧择、小雨伞等)。年起,保险科技融资金额和融资笔数快速增长,但总体早期创投为主。其中,ToB的车联网技术服务、企业雇员保险、理赔管理(如保险极客、栈略数据、爱保科技等)和ToA的代理人展业工具(如i云保、保险师等)细分赛道的融资频次快速增加;ToC领域则涌现出网络互助平台、智能投保等多元展业主体(如轻松筹、微保等),保险科技成为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