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增额寿险

作者|王博「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中国平安高级业务主任」

提要:

增额寿险更侧重于长期的风险保障和资产增值的功能,其每年不断增长的保额可以让被保险人享受时间带来的更丰厚的保障。

对每个家庭来说,在配置齐全健康险、意外险以及终身寿险的前提下,才去考虑配置一款增额寿险产品。

考虑增额寿险时,需要首先在投资的时间周期和比例上有充足的准备,只有花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配置,才能够发挥增额寿险的最大价值。

最近两年,银行代销增额寿险的热度明显提升,甚至可以用“火爆”二字来形容。6月6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对外发布的《年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终身寿险占据期缴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

笔者走访众多银行网点时也发现,股份制银行和国有大行都在宣传板报上大力推广增额寿险。

那么,增额寿险为什么如此“火爆”?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保险产品?老百姓应如何去配置?其中,还存在哪些风险因素?

增额寿险“火爆”并非偶然

增额寿险,其全称是增额终身寿险,名称中包含了三个关键因素,即“增额”“终身”“寿险”。

简单来说,寿险是指以人的寿命为标的的人身保险,终身寿险是指以被保险人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且保险期限为终身的人寿保险。而增额终身寿险就是在终身寿险的基础上,保额会不断增长的终身寿险。

对比来看,增额终身寿险和传统终身寿险同属于终身寿险产品,但是它们的功能和侧重各有不同。

传统的终身寿险更侧重于风险保障功能,突出保障因被保险人身故而导致的重大家庭经济损失。而增额寿险更侧重于长期的风险保障和资产增值的功能,其每年不断增长的保额可以让被保险人享受时间带来的更丰厚的保险。

其实,增额寿险并非新产品,早在年,国内就有保险公司试水推广,但是从年开始,增额寿险突然“火起来了”,各家保险公司开始先后布局,产品花样层出不穷,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势头,成为了市场上最火热的储蓄型险种。

不过,增额寿险的“火爆”并非偶然,而是跟最近几年投资理财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资管新规全面落地

一方面,自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出台以后,银行理财逐步打破刚性兑付,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需要投资者自负盈亏,风险自担。

另一方面,取消资金池并规范通道和业务嵌套,也导致了目前很难见到过去的固定收益产品,越来越多的银行理财产品逐步切换成净值型产品。

因此,对于保守型和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可选择的投资途径减少了,而增额寿险等保险产品的兑付风险非常低,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客户参与其中。

●利率下行

纵观国际市场,虽然目前海外市场已开始逐步加息,但发达国家的利率大多数仍处在较低水平。对比来看,近几年我国基准利率下调幅度虽然有限,但长期的低利率已然成为大家的共识。数据显示,年各类银行存款利率的均值如下:1年期的存款利率约为1.75%;2年期的存款利率约为2.8%;3年期的存款利率约为3.6%。

目前,国内的利率水平几乎是近30年的最低值。对于习惯储蓄的国内老百姓来说,负利率甚至是低利率都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存款已经不是大众理财的最佳选择了。

在上述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开始吸引投资者的目光,其保险期限为终身,同时每年会约定一个固定的收益比例,绝大多数都是3.5%。因此,增额终身寿险相当于变相锁定了一个终身的“利率”。

因此,在利率下行的大趋势下,可能目前3.5%的“利率”并不算高,但是当未来利率降至更低时,那么增额终身寿险就变成一个再也吃不到的“香饽饽”了。

●投资市场风险加大

过去,当人们手头有闲钱的时候,大多数考虑比较多的是投资房产、股票、基金等,但是最近几年市场风险因素增多,导致很多投资者看不清楚未来的形势和方向。

Wind数据显示,截至年5月,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QDII基金、FOF基金今年以来的跌幅均超过了10%,跌幅分别为18.11%、14.1%、11.53%和10.11%;公募基金总规模为25.13万亿元,较年初下降了亿元。

在上述经济大环境之下,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一个问题: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该如何重新配置家庭资产、守住过去自己积累的财富?

这时,增额终身寿险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其作为人身保险的一种,本身在安全性上就很高,再加上国内对于保险行业的监管十分严格,相对于其他企业来说,保险公司很难破产和解散,即便发生重大危机,也有保险保障基金进行再次救助。另外,增额终身寿险属于传统型保险,所有收益均在合同中详细约定了,所以在投资市场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下,安全性强、确定性高的增额寿险也就理所当然受到追捧。

●条款设置更灵活

对于理财型保险来说,通常灵活性会比较差,但是现在的增额寿险都设置了减额条款,这样就可以在中途急需用钱时,通过减额进行部分领取,但剩余部分仍可延续增额的效果,因此,可以灵活应对临时的资金周转。

●资产传承需求激增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财富得到了很大的增长,我国第一批民营企业家和高净值人群都面临资产传承的问题。而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传统寿险的一个分支,也具备定向传承的功能,因此,这也是很多中高净值人群考虑增额寿险的原因之一。

认清增额寿险中的误区

虽然增额寿险产品具有诸多优点,但在现实中也存在突破监管要求的少部分产品。

年初,银保监会下发了《人身保险产品“负面清单”版》,其中涉及增额寿险的就有两条:一是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额递增比例超过了定价利率,存在严重的误导隐患;二是增额的减保比例设计不合理,加保设计存在变相突破定价利率的风险。

为此,监管机构对相关增额寿险产品提出整改要求,其中就涉及多款银行代理渠道代销的产品。

另外,笔者在调研市场时发现,一些保险从业人员在推荐增额寿险产品时,会存在几个销售误区。

●把增额寿险当作理财产品销售

其实,保险产品与银行理财、存款等产品是有本质区别的。例如,增额寿险产品虽然有“增额”的特点,但却更注重长期保障功能,如果在短期内退保,相关投保人将面临较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具有波动性和风险性,但是期限一般较短,从几个月到三年、五年不等,其更注重中短期的灵活性和收益性。

而在本次停售增额寿险产品中,银行代理渠道波及较多的原因在于当前银行在选择推荐增额寿险产品时,还是抱着传统的“理财”思维来售卖。其把原本在银行购买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客户转换一下,让其直接购买“定存”3-5年的“增额寿险理财产品”,并没有引导客户用一个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它。

●以收益作为吸引点

在宣传时,一些从业人员着重突出“保额按××复利递增”的介绍,希望以此作为亮点吸引客户,在过去某些年金险的售卖中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其实,购买保险产品时,人们需要清楚地知道,收益并不是保险最核心的功能。相关从业人员一味地和投保人谈收益,投保人可能会因为收益而忽视产品本身的风险以及所具有的功能,更进一步来说,当未来出现收益更佳的产品时,这部分客户可能也会毫不犹豫地将“低收益”的增额寿险退掉,进而由于产生退保损失而对保险公司和销售行为产生不满。

●过于强调灵活性和流动性

销售时,一些从业人员过于强调增额寿险产品的减保和保单贷款等功能,即过分重视其灵活性和流动性,为投保人建立了一个随时可以把现金价值拿出来的“假象”,甚至是直接引导投保人几年后退保拿钱。

虽然人们在做理财投资时,都会看重灵活性和收益性,但是增额寿险本质上还是保险的一个分支,对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59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