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保险行业终于逐步恢复,从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发展到了现在的多家。
保险的市场在扩大,保险的专业人才在增加、保险的业务也在逐步变得精细,但这一切,并没有那么容易。
从1到4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决定把工作重心放回经济建设中来,而作为经济建设的基础,保险自然也无法忽视。
于是,在第二年,我国的保险业务逐步恢复。
当时全国只有一家保险公司,就是中国人民保险(以下简称“人保”)。于是不管是财产险、人身险还是责任险,凡是保险的业务,都由人保开展。
这样一来人手肯定不足,怎么办呢?扩张机构和人员。
所以,到了年年底,人保的分支机构达到了个,从业人员达到7.9万人,这还不包括代办的跟驻外的。
但是一家独大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
有一年,新疆灾害频发,人保的赔付率直线上升。人保扛不住了,于是主动退出了新疆部分农业保险市场。
人保虽然退出来了,但是新疆的农业还是需要保障的,怎么办呢?不如新疆自己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好了。
于是,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华丽诞生,打响了国内保险体制改革的第一枪(现在改名叫“中华联合保险集团”)。
第二枪也随之而来。
年,交通银行也成立了保险部,到了年,为了规范业务,交通银行在保险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太平洋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太保”)。
太保成为了我国第二家综合性、全国性保险公司。
年,马明哲多方奔走,终于在深圳蛇口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公司——深圳平安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平安”)。
△我国首批保险公司
所以,在年到年期间,我国就只有这4家保险公司。表面上看保险市场恢复了,业务也都开展了。但是实际上,那时候国内是很缺专业的保险人才的。
就拿精算师来说,一直到年,保监会才公布通过首次“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的43人名单。在这之前,国内叫得上号的精算师寥寥无几。
△首批中国精算师名单及获得资格时就职的单位
不仅是精算师,在业务层面、管理层面,我国的保险行业也都处于空白的状态。
那怎么办呢?总得有一个可以让国内保险公司学习的对象吧?
这个对象就是友邦。
学习!如何学习?
友邦与中国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当时史带先生在上海创立了友邦人寿保险公司(以下简称“友邦”),虽然年友邦撤出了中国,但是友邦与中国的交情却一直很好。
年,时任世界保险巨头美国国际保险集团董事长格林伯格申请在上海设立保险公司,得到了批准,于是“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成为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可以经营寿险业务的外资公司。
△格林伯格(Greenberg)
友邦为中国保险业带来了影响至深的“代理人制度”。
在代理人制度之前,我国的财产险业务收入是远高于寿险业务收入的。
但是代理人制度却像是一颗炸弹,引爆了我国的寿险市场。
友邦仅仅用了3年就实现了盈利,这样的成就放在以往想都不敢想,要知道,普通保险公司盈利周期可是5-7年。
珠玉在前,国内的保险公司纷纷效法,代理人模式遍地开花,寿险的保费收入很快超过了产险。
代理人制度的影响有多可怕?7年,著名学者郝演苏估算了一则数据:按照该行业每年70%的人员淘汰率,寿险业在中国发展的15年间,总计有万人做过或正在做保险营销。
“相当于每5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卖过保险。”
保险怎么卖的问题,国内的保险公司从友邦身上学到了。
但是公司如何管理?这又是困扰大家的一个难题。
平安率先引入“外援”。
年,我国的保险还在起步,台湾的保险市场却已经相当成熟。于是,平安决定高薪聘请台湾有经验的保险职业经理人加入。
这些人才很快带来丰富的实战经验,平安的保费收入蹭蹭上涨:从年的5.5亿元,猛增到年的97.1亿元,其中寿险保费收入高达71.9亿元。
如此成功的例子,其他保险公司的DNA也动了,在平安与台湾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出“龙腾计划”后,太保也很快推出“逐鹿计划”。
这就是这一段时间,大批的台湾保险人才挺进大陆淘金。
但是不管是龙腾还是逐鹿,付出的代价都不小。
太保曾经算过,仅招聘和培训,太保每个月就要为留在大陆的台湾干部花费10多万元。这可是90年代啊。
但是台湾人才引进也直接促进了大陆人才的快速成长。
本地的人才崛起以后,大浪淘沙式的“台湾模式”逐渐显现出粗放的一面。
光靠台湾人才是不够的,渐渐的,银保、网络、电话、中介等新兴保险销售模式异军突起,我国保险的行销模式逐渐开始多元化。
落地的规范:《保险法》与保监会
在刚恢复保险业务的那十几年里,我国的保险行业的运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产保险合同条例》和《保险企业管理暂行条例》。
但是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许多法规已经不再适用。
于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成立小组,起草《保险法》。经过3年的反复修改,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终于通过并试行。
《保险法》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结束了保险公司混业经营的状态。
《保险法》规定:“同一保险人不得同时兼营财产保险业务和人身保险业务”。
在《保险法》颁布之前,一个保险人可以同时经营多个保险业务。
以人保为例,当时的业务范围包括“各种财产保险、人身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以及农业保险等业务,各种再保险业务,代表外国保险公司办理损失鉴定和理赔等事宜。”
这样就带来一个坏处:比如财产险如果准备资金不足,保险公司就可能会挪用寿险的准备金,这样不就给寿险业务带来风险了吗?
但是一旦分业,财险归财险、寿险归寿险,风险也就规避了。
《保险法》颁布以后,人保也马上开始改革。
年,原来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正式改建成中国第一家保险集团公司,下设3家保险公司,分别是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保险改革重组△中国人民保险改革重组
到了年,人保集团再度分拆。集团公司撤销旗下三家公司分别独立门户,成为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和中国再保险三家单独的公司。
市场已经跑了十几年,《保险法》也出台了,但是国内却没有专门监管保险的部门。
于是,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保监会”)正式成立,负责发放经营牌照、维持市场秩序和促进中国保险行业的发展。
到了年,保监会跟银监会合并成为“银保监会”。
不管是《保险法》还是保监会,对于成立保险公司的要求都很严格。
首先,想要成立保险公司,注册资本不能少于2个亿。所以行业内有一句话,“没有小的保险公司”。
其次,外资想要进入中国,必须跟中资合作才能开保险公司。
要知道,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简直是一块未经开发的保险“处女地”。仅80年代,就有10家外国公司在北京设立联络处想要在中国开设保险公司。
但是在友邦之后,直到年,第二家外资保险公司——东京海上保险上海分公司才获得牌照。
这之后,我国的保险公司才陆续得到“扩军”:
年10月,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开业。
年1月,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年,中国人民银行一次性批准5张牌照,他们分别是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年11月,加拿大宏利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友邦之后涉足中国寿险市场的首家中外合资人寿保险公司。
……
直到现在,根据银保监会的信息显示,我国境内已有家保险机构,其中保险集团12家,保险控股公司1家,财产险公司86家,人身险公司93家,其它类型保险公司47家。
从年恢复保险业至今,已有四十多个年头。
世道在变、技术在变,保险的未来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不如一起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