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史思同
编辑
田晏林
每年10月到次年2月,保险公司会重点推出一批以储蓄、理财、高收益为卖点的限时利好的产品,并匹配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购买,俗称“开门红”。与每年的电商“双十一”一样,“开门红”就是保险业的“双十一”,也是保险公司冲刺全年保费的关键时期。但近两年来,“开门红”却显得格外寂静,甚至成为各企业讳莫如深的三个字。
“往年这个时候,公司从上到下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宣传造势,为‘开门红’做准备,但这两年都变了。”在保险行业工作了十余年,李亚对周遭的细微变化都十分敏感。
通常在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期间,保险公司会重点推出一批以储蓄、理财、高收益为卖点的限时利好的产品,并匹配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购买。因产品推出时间在岁末年初,业内便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名字——“开门红”。
作为保险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会,“开门红”的重要程度丝毫不亚于电商“双十一”。只要保险公司“开门红”做得好,就能奠定这家公司全年的业绩基础。对于后续业务的开展也会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有的公司‘开门红’保费甚至能占到全年保费收入的一半之多,一般也能达到30%~50%。”李亚说。
然而最近两年,“开门红”哑声了。除了保险公司内部还会正常举办业务启动会外,许多公司不再高调宣传,鲜少对外发声。
近期,在中国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市界发现工作人员对“开门红”讳莫如深,不仅三缄其口,甚至还有人直言“不适合对外说”。
(图源/视觉中国)
这里的“开门红”静悄悄
据太平人寿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应该没有什么保险公司大张旗鼓地做“开门红”,“大家都在做年底冲刺”,太平人寿甚至都还没有开始备战“开门红”。
“我们现在也不提‘开门红’这个概念了。”一位新华保险人士透露,公司在11月8号开完业务启动会后,年“开门红”就算开始了。但公司这两年对外宣传都淡化了这个概念。
不过,在一线业务员眼中,变化并不明显,虽然全行业都比较低调,但他们依旧会在这段时间邀请各自的客户来参加产品说明会。
11月5日,市界以消费者身份参加了一场新华保险举办的“开门红”产品会。会上,业务员大力推广的是一款名为“惠金享”的年金保险。但据业务员介绍,今年主推的“开门红”产品,其实是去年的“库存”。
“这次‘开门红’公司没有推出新的产品。现在的收益情况比去年低了不少,保险产品的收益率也一样在下降,今年新出的产品肯定比不上去年的。”该业务员称,近年来利率持续下行,银行存款利率一直在下跌,保险产品的收益情况也同样不可避免下降,而此次重新上架了去年“开门红“的产品,正是为了回馈客户。
据友邦保险的代理人杨慧敏介绍,现在公司还是会推出“开门红”产品以及相关的免首年/两年保费之类的优惠政策,但就是不炒作了。“我们现在都不在朋友圈宣传了,有些经常买保险或者对保险有些了解的朋友和客户会来问,或者跟客户沟通的时候会提。”
对于行业对待“开门红”的积极性下降的情况,李亚认为,一方面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购买能力不断增强,不再像过往一样只在年底比较有购买力,能够激发保险需求;二是过度强调“开门红”,不符合寿险公司经营规律,也不太被监管部门认可。
“保险强调稳健经营,需要的是全年稳定的产品供给、客户经营等内容,‘开门红’成绩在全年业务中的占比相对已越来越低,大家对于‘开门红’已相对越来越常态化。”李亚说。
“开门红”为何哑声?
近两年,在监管重压和保险回归保障本源的背景下,淡化“开门红”已成行业共识。
作为保险公司这一年最重要的经营节点,“开门红”对全行业的意义不言而喻。“开门红”则全年“红”,不仅保险公司会在此期间投入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积极抢占市场,很多客户也会利用年底回笼的资金,趁着“开门红”给予的优惠利好,加大保险理财的投入。
而这段时间,也是业务员全力冲业绩、挣佣金的“黄金期”。
“以前每年这个时候,公司都会有非常大的动作,每个业务员身上都背负着很大的业绩压力。”一位某大型保险公司的资深业务员表示,“本身考核指标可能并没那么高,但‘开门红’是公司活动力度最大的时候,也是我们业务员最赚钱的时候,我们当然也会想方设法去拓客、拜访、谈业务,卯足了劲儿做出更多业绩。”
行业资深人士王宇认为,“开门红”一直以来都是保险行业是冲保费的关键时期,但正是如此,导致出现了一些为冲业绩而不计代价的销售策略,滋生出许多如销售误导、虚列费用等行业乱象。
此前还有不少保险公司员工或实名或匿名对公司进行举报。比如年2月,有寿险公司前员工张某在多个网络平台实名举报领导造假而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市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