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坑#
提到保险打假,热议的问题大多是:
卖保险的都是骗人的
买的时候都说能赔,真的理赔就各种不赔!
说好每年收益XXX,实际还跑不过银行定存!
......
诺大的保险市场,总感觉“坑坑洼洼”。
那保险行业常见的坑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鉴别?
马上揭晓。
有任何保险问题都可以来咨询奶爸,点击下方小程序奶爸为你解决~
一、保险中常见的“坑”有哪些?
保险最大的坑,不是来自产品,而是来自卖产品的“人”。
坑1:虚假的保额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问我,早几年给孩子买了万的重疾保额够不够。
可等朋友把保单发过来一看,才发现这万实则“内有乾坤”。
这份保单长这样:
事实上这是一款终身寿险,附加了重疾保障,一年保费7、8千。
万额度倒是真的,但那是寿险的额度,也就是被保人身故才能赔,
而重疾最高只能赔50万。
当初说好的万保额,实则是偷换概念。
推荐客户给不承担家庭经济责任的孩子买万保额的寿险,
如果你也碰到这样的业务员,奶爸建议你有多远离多远。
坑2:假升级,真推销
保险市场产品更新迭代较快,每年都有新品上市。
有些升级是真升级,保障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加以优化、改进,免费或收取少量保费升级;
而有些则只是借升级之名,行推销新产品之实。
其实是让客户把原本的保单退保,再重新买一份新产品。
另外,因为是“产品升级”,有些业务员甚至都没让客户重新做健康告知。
万一将来不幸出险,有可能造成理赔隐患。
坑3:保障内容是“假的”
所有的保险产品,理赔都是有门槛和范围的。
像重疾险,顾名思义就是保障一些重大疾病的,比如癌症、白血病、脑中风后遗症等疾病。
而普通人可能会以为常见的一些疾病如乳腺结节、脂肪肝治疗等也能赔付。
但有些销售人员却未讲明,反而告诉消费者:重疾就是保疾病的,生病了就会赔。
导致部分消费者因患轻微疾病无法理赔,觉得自己买的保险保障都是假的。
坑4:误导“带病投保”
绝大部分保险产品,都需要健康告知,
尤其是重疾险和医疗险,健康告知会更严格。
一些销售人员,为了帮客户“省事”,
就连健康告知、信息确认都是一手包办。
为了客户可以“安全”买到保险,甚至还诱导消费者隐瞒真实的健康状况。
利用“两年不可抗辩条款”钻保险漏洞,从而实现“带病投保”。
事实上,两年不可抗辩条款并非万金油,
瞒告、漏告等行为,极易带来理赔纠纷,随时可能被拒赔。
坑5:理财险的收益是“假的”
保险产品中的理财险,如年金险、增额终身寿等,都会涉及到“收益”。
比如增额终身寿险,根据银保监会最新规定,预定利率为3.5%,
简单来说,它的实际收益最高也不会超过3.5%。
但有些增额寿险的有效保额递增比例会设置为3.5%以上,例如3.6%、3.8%、甚至4%,
不少销售就在上面动“歪脑筋”。
他们暗示消费者,这款产品的实际收益就是3.8%,变相“抬高”产品收益。
其实,有效保额跟实际收益并没有任何关系。
导致部分消费者购买后,发现实际收益跟当初承诺的不一样,从而感觉上当受骗。
前段时间,银保监会公布的最新版人身险负面清单,也对增额寿有效保额递增比例进行明文规范,减少销售误导。
不知道如何正确配置保险,可以来咨询奶爸~
二、如何避“坑”
保险的“坑坑洼洼”,可能也远不止奶爸上面提到的5点。
知道有坑,还得学会如何避开。
1.学习基础保险知识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买保险也是一样。
当然保险产品多、条款晦涩难懂,但并非是要把这一块吃透啃烂。
基础的保险知识、作用和各类保险的保障责任等,还是要去了解一下。
例如不同险种的保障范围和作用:
重疾险:达到重疾理赔条件,可以获得理赔,这笔钱可以作为收入损失补偿,也可以用来支付医疗费;
百万医疗险:因意外或疾病,需要住院所产生的治疗费用,一般有1万左右的免赔额,是医保的强有力补充;
年金险、增额终身寿险:可以用于规划未来的现金流,做养老、教育或财富传承的工具;
寿险:寿险又主要分为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
定期寿险保费低,杠杆高,被保人不论疾病还是意外身故后,都能获得理赔;
终身寿险高净值人士的资产传承。
意外险:保障意外身故、伤残或意外伤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样在投保的时候,才能发现问题,防止“被忽悠”。
2.一切以保险合同为准
不管是在线上,还是找线下保险代理人买保险,
即使对方说得天花乱坠,这也保那也赔。
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保险,以保险合同保障的内容为准。
保什么、不保什么里面都会写的一清二楚。
比如在百万医疗险中,会在产品的中约定部分情况不赔:
大多数是传性疾病、整容手术、违法犯罪行为、高风险行为及生育行为等情况,不予赔付。
3.做好健康告知
我们前面提到,绝大部分产品,在投保前都需要做健康告知。
保司根据被保人的健康告知情况,决定是否承保、如何承保。
比如线上常见的健康告知方式中,符合要求的可以正常承保,不符合的则需智能核保或人工核保。
健康告知情况不仅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承保结果,也直接关系到发生保险事故后,能否获得理赔。
不过,健康告知≠全部告知。
只需遵循“有问必答,不问不答”的原则即可,
换句话说,健康告知问到的,无论多轻微的病症都要告知,但如果未问到的,不需要告知。
也不用为了填写健康告知专门跑去体检。
4.找专业、靠谱的保险人士投保
也有不少朋友工作非常忙碌,没有太多时间去了解更多保险产品或知识,
甚至有些朋友有选择困难症,面对诸多产品,无从下手。
这时候,建议咨询专业、靠谱的人士进行了解。
市面上常见的投保途径分为线上投保和线下投保,
建议在投保前,对对方的资质、理赔服务以及所得的荣誉,进行查阅了解。
三、奶爸总结
不可否认,保险行业也存在鱼龙混杂的情况,
有专业且敬业的销售员,也有唯利是图的销售员。
而保险产品相对而言,也较为复杂,
如果在投保过程中,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及时多问多了解。
同时,不管在哪个渠道投保,都要以自己的保障需求作为出发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