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心脑血管无限赔ICU住院保险金等

按照过去的惯例,这时候是要再给大家更新一波月度榜单的,

但是仔细盘了下,这段时间新上的产品里能够上榜的,也就下面这两款,

成人意外险:太平洋财险-小蜜蜂3号,最高能买到万保额,免责医疗医院,更加清晰明了;

小额医疗险:亚太财险-家有宝贝,+的保费就可以获得意外、疾病全方位保障,扩展了自费药品和乙类药品的自费部分,责任非常全面。

其他的产品推荐,基本上没有变动,就不重复写了。想要了解各险种目前最推荐的产品,可以留言给我。

年,是我们在疫情之下共同度过的第3个年头,尤其是今年,不论身处哪个行业、哪个工作岗位,可能都亲身经历了很多事情,大白所在的互联网保险业,也一样。

年初,银保监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新规重磅落地,

一些未达到行业要求门槛的公司,被迫退出;

也有一些虽然达到了要求,但是可能觉得过去几年自家公司太过激进,主动退出了这个市场。

疫情+新规的双重作用,不仅对所处这个行业的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给从事这个行业工作的个人带来了很大挑战,

据保险业协会发布的《年上半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发展分析报告》透露,

1.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保费收入.2亿,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恢复,但同比负增长达23.2%。

2.互联网健康险以医疗保险为主,通过互联网销售的惠民保类业务崭露头角。

3.年上半年,互联网健康险中医疗险的保费收入.6亿,占比88.2%。其中,百万医疗占据半壁江山,保费收入57.5亿,占比46.3%;重疾险11亿,占比8.9%;通过互联网销售的区域定制型商业医疗险(惠民保)保费收入7.5亿,占比6%。

大家发现了吗?医疗险保费占比近90%,线下估计也是同样的光景,如果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下。

稍微懂点行的,估计也知道,销售出去1万元保费医疗险的收入,远不及同等保费重疾险的收入(这也是为什么线下代理人,不愿意单独卖你一份百万医疗险的原因)。

也难怪啊,自19年以来,保险公司流失掉W+代理人了。

不赚钱啊……

再说到今年保险产品上新的速度及数量,相比过去几年有明显下降,毕竟玩家变少了,

但还是有不少大胆创新的玩法,接下来,大白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盘点下今年互联网保险搞出来的创新保障,

看看这些所谓的“创新”,到底是真的有它的实用价值?还是保险公司为了博眼球,搞出来的一些营销噱头?

01癌症无限赔

新规落地不到一周的时间,年1月5日,达尔文6号带着它的首创可选责任重磅来袭。

要知道,虽然过去也有很多重疾险,都可以附加癌症多次赔付责任,但是,顶多也就是额外再多赔2次。

达尔文6号直接把癌症赔付次数拉满:

首次触发癌症多次赔责任,无论是癌症的持续治疗,还是复发了、转移了、或是新发现了其他癌症,都能赔付。

第2次及以后再次患癌,只赔付癌症的新发和转移(不再承担癌症复发及持续责任)。

于是就有人质疑了:无限次赔付,到底有没有意义?毕竟是癌症呀,而且从癌到癌,每次都有3年间隔期。

要我说,这个责任有存在的必要,带上能图个安心。

为了论证这个观点,我找了一些文献资料,从两个方面客观分析:

①患癌之后,还能活多久?

②二次癌症为其他原发癌的概率,有多大?

首先,患癌之后,还能活多久?

在过去,一旦被医生宣告身患癌症,就像是被阎王爷宣判了死刑一样;

而现在,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癌症不再是一个绝症的代名词,「与癌长期共存」的案例也并不少见。

年9月18日,时任美国大法官的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去世。在她87年的人生中,曾于年确诊结肠癌、于年确诊胰腺癌、于年确诊肺癌,最后死于胰腺癌引发的并发症。

年1月21日,著名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在微博发文称,

“我于年罹患咽喉癌,在此之后的六年里,随着病情缓解,亦逐步回归了正常生活。然而遗憾的是,我再次被确诊为直肠癌。”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就像坂本龙一的自白:此后的日子,我将“与癌共生”。

其次,二次患癌的概率有多高?

癌症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点,癌症二次来袭,凶险程度通常是翻倍的。

很多患者没有被首次癌症击倒,却因为体质和免疫力大大下降,捱不过死神的二次召唤……

年11月22日,《JAMAOncology》杂志刊登的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的老年癌症患者中有25.2%再次诊断为癌症,年轻患者中有11%再次诊断为癌症。

足以见得,癌症患者再次患癌的概率,比想象的还要高。

达尔文6号能创新提出癌症无限次赔的责任,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市场对癌症复发的担忧。

再者,现代医疗技术在进步,癌症会逐步慢性病化,就跟高血压样,定期服药也能活蛮久;

所以人经历“非癌-癌”、“癌-癌”的概率并不低,有这个癌症无限赔保障很让人安心。

但人毕竟肉体凡胎,被癌症反复折腾3、4次还能活着,确实太考验医疗技术的进步,

所以无限次赔,更多是心理安慰,有总比没有好。

保司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定价挺良心的,有条件的朋友建议带上这个责任。

02重疾赔完,轻中症继续有效

在整个保险圈来看,这其实并不算什么创新之处,

早在年,中意人寿推出的悦享安康重疾险,条款就明确写明:

图源:悦享安康合同条款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重疾赔付后,和该重疾有对应关系的轻症也终止了,但其它轻症仍然有保障。

这个责任就很硬核实用。

患了重疾以后,我们会更加脆弱,人体的机能、免疫力、抵抗力,都会由于手术、化疗药物的影响大幅下降,此时再患中症、轻症的几率太高。

此时再想买重疾险,可能性太低了。

如果是一个单次赔付重疾,此时还能有轻症保障,就显得格外珍贵。

但是这一时期,有相关保障的产品选择太少了,

即便大都会重疾险,平安大小福星等几款随后推出的产品,在中轻症理赔责任上做了调整——重疾作为主险,轻症作为附加险,主险理赔后,附加险还是继续有效的。

但是这几家传统大公司的产品,虽有公司名气和产品创新之处,但也都有一个统一的缺陷:保费贵,性价比整体来说偏低。

所以在年之前,经常遇到一些朋友问互联网渠道有没有类似的形态,性价比高一些的产品?

招商仁和人寿,首先嗅到了这块的商机,

今年年初,率先在互联网上推出了爆红市场的儿童重疾险——青云卫1号,

重疾责任赔付后,中/轻症责任继续有效,不过,前提条件是要符合3个条件:

重疾确诊90天;

中症未赔够2次,轻症未赔够5次;

中轻症与确诊重疾不同组。

9月份,产品重磅升级为青云卫2号,除了延续青云卫1号重疾赔付后,中轻症再各赔一次外,还在保障上做了一系列创新调整:

重疾额外赔,赔得更多,由50%增加到60%,同时将前30年保障延长为60周岁前;

少儿特疾赔付比例也提高了,由%升级为%;

拓展了非癌到癌症的赔付,癌症2次可与重疾多次叠加赔付,还新增了重症监护津贴,保障力度更上一层楼。

眼看着青云卫2号把少儿重疾险玩出了新花样,其他家保司也坐不住了,纷纷搞起内卷,

大黄蜂7号全能版、小青龙相继出世,

大黄蜂7号模仿青云卫,重疾赔付后,非同类中/轻症还有1次赔付机会,小青龙就更卷了,你能再赔1次,那我再赔2次。

几款少儿重疾险,总体保障大差不差,区别只在于细节之处,实力则是相当。

这里提醒大家一下,青云卫2号临时下架,具体恢复上架时间等保司通知。

至于成人重疾险这边,自然也不甘示弱,

守卫者5号、达尔文7号争相效仿,在条款里升级加入了这一保障——

重疾理赔后,非同组轻中症保障持续有效!

不过,守卫者5号属于不分组多次赔重疾险,而达尔文7号属于单次赔,

这俩在各自领域都卯足了竞争力,各有亮点和特色,难以分出优劣。

产品都不赖,具体哪款适合咱们,还得根据个人情况分析匹配。

03心脑血管无限赔

既然提到达尔文系列,那就顺带说下超级玛丽,这俩IP可谓是欢喜冤家。

今年11月,超级玛丽IP诞生了一个新品——超级玛丽7号暖男版,只给男同胞买,性价比很高。

它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特定心脑血管疾病无限赔,每次赔%保额。

10种特定心脑血管疾病:1.较重急性心肌梗死;2.冠状动脉搭桥术;3.严重脑中风后遗症;4.心脏瓣膜手术;5.主动脉手术;6.严重原发性心肌病;7.严重肺源性心肌病;8.严重冠心病;9.严重心肌炎;10.主动脉夹层血肿。

以上10种疾病,满足条件,就可以无限次赔付——

首次确诊的重疾非心脑血管疾病,间隔天后,确诊以上特定疾病,可申请理赔;之后每间隔1年,再次确诊均可赔付;

首次确诊特定心脑血管疾病,之后每间隔1年,再次确诊均可赔付。

而且这项责任还可以与第二次重疾叠加赔付,保障加码,非常大方。

但你要说这个创新责任,意义大不大?含金量高不高?那就值得细细推敲了。

先明确一点,心脑血管额外赔保障,肯定是有必要的。

心脑血管疾病,是除恶性肿瘤外的“第二号健康杀手”。

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推算,我国目前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0亿,其中高血压2.45亿,脑卒中1万,冠心病1万,心脑血管疾病在我国患病率、致死率仍居高不下。

而男性因为吸烟,压力,饮酒,肥胖等因素,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图源:平安人寿年理赔年报

但你发现了没,超级玛丽7号暖男版,对心脑血管无限赔有个小限制,

图源:超级玛丽7号暖男版条款

如果第二次及之后的病历资料显示,这次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持续状态”,是不符合理赔条件。

什么是“持续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之前确诊的重疾并未完全治愈,疾病部位及医生关于疾病的诊断,与之前完全一致。

但通常来说,心脑血管的复发率还是挺高的,如果要“新发”标准,还是有一定理赔难度的。

从这点来看,噱头更大于功效,大家需要留意下。

04一张保单保所有

前面盘点的几个责任,都属于互联网重疾险上的创新,

别忘了还有个便宜实用,却很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保障——意外险。

传统的意外险产品,需要每个人单独投保,一家七八口人,就得有七八张保单,

不仅投保操作繁琐,保单管理不便,还经常错过续保时间,导致保障出现空档期。

很多朋友就问了:有没有一张保单保全家的产品呀?

有需求就有市场,于是家庭综合性意外险应运而生...

比如平安全家意外守护、人人福家庭意外险,一张保单就可以涵盖家中成员的基本意外风险,在保险购买及保单管理上无疑更方便,确实是省时省力。

但是,随着生活场景的丰富和多样化,很多朋友又延伸出新的需求:

养了宠物的铲屎官,也想给家里的毛孩子一份保障,

还有些朋友担心房屋损坏、室内装修或者财产损失,也家财险的需求。

单独去投保宠物险、家财险,又得花精力做功课、挑产品、走投保流程,实在麻烦。

今年9月份,太平洋财险推出小团圆意外险,就完美贴和大家的需要。

产品设置了4个版本:入门版、护家版、爱宠版、合家版,

共1个必选责任,2个可选责任,进行排列组合搭配,分别对应人身意外+家庭财产+宠物医疗三项重大保障!

关键保费还便宜,消费者实实在在享受了费率上的优惠和全方位的保障,

足以说明这样的创新就是有意义的!

小团圆支持承保出生满30天-周岁人群,投保人数也是2-6人可灵活选择,

哪怕家里有高龄老人,也能全家人一起保!

家庭人身意外方面,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为共享保额;

住院津贴、猝死及特定交通意外额外赔责任均为独享保额。

主流意外险有的保障,它都有,而且保障力度也不相上下!

相当于交一份钱,保多个人,人数越多,保费越优惠,做到正真的价格亲民。

另外,房子和爱宠的保障也可实现在一张保单里,附赠的服务也特别实用,

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紧急开锁、宠物驱虫…样样都是生活必需,还都是免费的。

不过呢,小团圆这款产品,也并非没有弊端。我客观总结了2点:

首先,保额不够用。

因为意外身故/伤残及意外医疗是共享保额的,也就是如果不幸同时身故,那么只能赔付一个人的保额。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家三口出行不幸触电身亡,父母当场死亡,即便投保的小团圆豪华计划,那么总共也只能赔付万,如果是分开购买的百万保额意外险,则可以每人赔付万。

在意外身故时如此,在意外医疗上也是如此。

意外险的医疗额度本来就不高,再一分摊,更不够用。

其次,保障匹配度欠佳。

所有家庭成员的保障高度类似,不能针对家庭成员进行单项保障强化。

比如调皮好奇的小孩子,骨折、烧烫伤、误食异物等情况时有发生,偶尔还会出现损坏公物的情况,

如果能扩展下烧烫伤/骨折医疗责任、公共场合第三者责任等,会更加贴和家庭需要。

所以说,小团圆这样的家庭综合意外产品,更适合对保障个性化要求不高,图方便省事的人群,

但如果对意外险保障要求较高,倒不如费点事,为家庭里的每位成员单独选择购买意外保险。

05ICU住院保险金

达尔文系列,还真的是像它的IP一样,一直在进化。

至今为止,我都还记得1.0时代的达尔文1号,就算在当时,已经有多款产品升级了中症保障责任,缺失了中症的它,仍能以消费型的价格,储蓄型重疾险的现价增长趋势占据一席之地。

到今天,达尔文已经进化到了7.0时代——达尔文7号,它首创了ICU住院保险金责任,

专保合同约定的轻/中/重疾之外的其他情况,入住ICU满7天,一次性赔付30%的保额。

创新有没有意义?答案是肯定的。

直接来看一个大白理赔团队今年经手的案件,

作为一名货车运输员,王先生在年为自己投保了一份重疾险和一份百万医疗险。

今年1月9日,医院检查,查出了肺囊肿,病情危急,被安排入职ICU治疗。

自1月10日入住ICU,到2月17日转入普通病房,整整37天,医疗费累计21万.1元!

两份商业保险是如何理赔的呢?

百万医疗:医保统筹报销.73元后,剩余.37元,扣掉1万免赔额,百万医疗险最后报了.37元。

重疾险:因王先生本次出险,未达到保单约定的“深度昏迷”状态,故无法赔付。

事实上,类似王先生这种入住ICU治疗,但未达到重疾险约定的轻症、中症、重疾理赔标准的情况,还是挺多的。

根据我们小马理赔上半年的理赔数据统计,在购买重疾及寿险,但未达到赔付标准的客户中,超3成入住ICU的客户,入住时间超过了7天。

以比较好理解的女性“妊娠、分娩”为例:

李女士投保达尔文7号,2年后,因分娩大出血被转入ICU。

如果达到条款中轻症、中症、重疾的理赔门槛(比如深度昏迷),是可以理赔对应保险金的;

如果没达到轻中重疾理赔门槛,但李女士在ICU里住院超7天,也可以获赔30%基本保额。

不得不说,这个责任非常人性化,

一定程度拓展了保障范围,代表着产品有机会保障重中轻症之外的疾病,以及将来的一些未知疾病,

直接增加了可赔的概率,而且很便宜,30岁每年也就多个块左右,很良心。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责任已经于12月21日紧急下架。

好的产品责任是不等人的,之前已经投保过的朋友,现在应该都偷着乐吧。

大白小结

今天带大家回顾盘点了年互联网爆款保险产品的一些创新责任,

通过案例解读和数据分析,哪些责任含金量高?哪些噱头大于创新?相信大家也有自己的一番讲解,欢迎在评论区自由讨论。

说到底,我们消费者选购产品,不仅要“了解产品”,更要“了解自己”,

把客观需求与主观偏好相结合,明晰产品责任,明确心理预期,

才能避免被创新责任“乱花渐欲迷人眼”。

最后还想说一下:

保险公司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更新迭代的速度之快,

我们难免被低廉的价格或者一些产品新花样所吸引,

大家在暗暗窃喜买买买的同时,务必要睁大眼睛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产品。

还是那句话,没有最好的产品,只有最合适的保障方案。

如果您有保险配置需求,可以戳这里预约免费保险咨询,为您1V1定制保障方案。

关于大白

大白独立于保险公司的第三方平台,提供专业的保险科普与测评

坚持用大白话说清保险,让大家买保险不花冤枉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67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