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值“3·15”到来之际,《中国质量万里行》针对年投诉热点,向广大消费者发布十大消费警示。
警示一:办理预付卡须谨慎
近年来,预付卡消费在商业零售、住宿餐饮、教育培训、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较为普遍,并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这种营销模式在便利支付、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存在着商家不履行承诺、退卡难、跑路等诸多消费隐患。
通过对消费者投诉数据分析,目前预付卡的消费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家发卡随意,卷款逃逸情况难以控制。预付卡发行时,存在超经营能力发卡、超低折扣发卡、无证无照经营户发卡问题。一旦发生商家因经营不善卷款逃逸、甚至恶意欺诈卷款逃逸的问题,消费者维权难;2.设定霸王条款,误导消费者忽视自身权益。预付卡发行后,预付卡不能兑换现金、不找零、遗失不补、使用期限随意约定、须按店内规定使用(店规大多不明示)、不能参与店内优惠活动、店家享有最终解释权等;3.不提供书面合同和票据,民事诉讼缺乏关键证据。4.经营权转让预付款不转让,后继者为难,消费者吃亏。
在此,《中国质量万里行》提醒广大消费者,预付卡消费有风险,办卡充值需谨慎理性,提高防范风险意识。
一是理性消费,拒绝诱惑。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尽量选择金额小、期限短的预付卡,避免一次性预存大笔金额,越是商家优惠幅度大越要保持高度警惕,以免商家停业走人、携款潜逃导致财产损失。
二是查看证照,签订合同。消费者办理预付卡前,要查看企业证照是否齐全,尽量选择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的商家。在签订合同前须认真查阅同条款内容,事先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以及退卡退款内容。坚决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遇到约定不清或不公平、不合理条款时应及时提出质疑,不要轻率签字。
三是保存证据,消费留痕。消费者办理预付式卡要索取票据,妥善保管好发票、消费凭证和合同。每次消费后要详细记录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事项并签字确认,一旦发生纠纷便于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四是选准渠道,依法维权。如发生消费纠纷或遭遇霸王条款,可向相关监管部门申请调解或举报;如产生合同纠纷可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如发生商家恶意卷款跑路,涉嫌诈骗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警示二:警惕直播带货陷阱
网络主播进行直播带货俨然已成为各大直播平台的重点营销渠道,作为一种风头正劲的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网络直播销售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侵权行为。鉴于直播带货的火爆,《中国质量万里行》通过盘点年消费投诉平台数据得出,网络直播销售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主要类型包括:
1.虚假宣传。直播带货行业,主播凭借个人魅力,与消费者建立起类似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以粉丝的信任和喜爱为基础,轻而易举的实现卖货变现,光凭主播一张嘴,并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直播售假、虚假宣传屡见不鲜。
2.恶意刷单。商家利用消费者以主播、直播间人气、销售量、点赞数等评判商品质量,获得购买安全感的心理,外包机构刷单,购买粉丝,不仅制造销售假象,也制造主播和直播间人气假象,甚至以限量促销、销售倒数的方式诱骗消费者激情下单。
3.虚假折扣。虚假折扣常发生在购物节,商家节前一波涨幅再紧跟着一波降幅,成功制造虚假折扣,但这种方式也容易被识破,有固定消费者的商家现在已基本不会采用虚假折扣来刺激消费。
4.售后空洞。主播直播带货是“下单一时爽,售后悔青肠”。大量主播甚至是明星艺人,只顾线上直播促进销售,但是对商品下单后的物流、瑕疵等售后不闻不问,消费者发现问题之后投诉无门。
5.销售违禁产品。网络直播电商推销各类商品无奇不有,甚至为违禁品销售提供滋生土壤。一些在线下禁止出售、限制出售的物品,悄然通过网络直播电商流入市场。
6.利用“专门链接”误导消费者。这些“专拍链接”有的缺乏商品详情介绍,有的链接描述和商品严重不符,也存在直播间内介绍的是A产品,但以无法上链接等理由要求消费者拍B产品的链接;或主播在直播间内介绍多件物品,但在链接中仅描述其中一件商品的现象。
7.诱导场外交易。网络直播电商场外交易是指主播在直播间内通过语言、文字、图形、动画、动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引导消费者转入原网络直播电商平台以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