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苏向杲
中国人寿作为在纽约、中国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国内最大的专业寿险公司,坚持“保险姓保”,为老百姓提供多层次保障型产品,做服务实体经济的险企排头兵。近日,《证券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寿总裁林岱仁,请他介绍产品、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转型升级情况,特别是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业务的最新进展。
年实现期交超趸交
去年和今年,中国人寿的期交保费快速增长,这与公司近年来主动压缩趸交、发力期交有直接关系。林岱仁表示,“公司近年来坚守保险本源,推进产品多元化策略,加大保障型产品和期交业务发展力度。在业务高速增长的同时,业务结构不断优化,期交拉动新单、续期拉动总保费的持续发展模式基本建立。”
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寿体现持续发展能力的首年期交、10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达.5、.8亿元,分别是年的2.1和2.7倍。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的56.3%,占比较年提高20个百分点;10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的54.7%,占比较年提高13个百分点。同年,期交实现自上市以来首次超过趸交保费。
对期交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整体业务结构向好的原因,林岱仁解释说,中国人寿年提出“重价值、强队伍、优结构、稳增长、防风险”的十五字发展方针,至今一直不变。第一,上市公司就要“重价值”;第二,保险公司发展离不开一定的队伍;第三,“优结构”就是要发展保障型业务;第四,“稳增长”是我们不讲高速增长,中国人寿保费体量这么大,能保持10%-20%的增速就非常好了;第五,一家上市公司始终要防风险。
发展方针的实现路径是“强队伍”。林岱仁表示,具体操作为“扩量提质”,扩量就是扩充总量,提质就是整个队伍的素质要提高。“虽然这四字方针不变,但每年的侧重点却不同。比如,前两年以扩量为主兼顾提质。中国人寿年上市时有60多万营销员,到年底还是60多万人,队伍不增长期交业务也上不去。而今年,公司扩量提质的侧重点是“提质”,因为今年中国人寿整个销售队伍超过万人。当然,提质也要在保证总量稳定的前提下进行。”
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末,中国人寿各类销售人员达到.7万人。其中,中国人寿个险销售人员规模达.8万人,较年底增长5.6%,个险渠道季均有效人力较年底增长39.4%。
做行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在强队伍的基础上,中国人寿还加强了产品、管理、运营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产品方面,林岱仁提到,“近年来中国人寿转变了产品理念,公司以客户为中心,推出满足客户多层次需求的产品,不再以保险公司为中心。”具体来看,中国人寿深入研究客户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保险需求。特别是为满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客户日益增长的养老保障和健康保障需求,积极加强产品创新,年至今年上半年,陆续开发推出“鑫福年年”年金、“鑫福赢家”年金等27款年金保险产品,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此外,中国人寿围绕客户体验,梳理个客户痛点问题,设计了74个业务单元、个子流程,全面再造了业务流程。并积极运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增强服务的便捷性、高效性,公司互联网服务品牌“e宝”线上服务项目达49项。
中国人寿积极转变考核激励机制。林岱仁举例说,“为什么中国人寿前几年做了那么多银保趸交?因为我们考核的是总保费数量,趸交保费‘来的快’。同样10万元保费,分10年交,当年只有0元的首年保费;如果分1年交,当年就有1万元的首年保费。所以现在我们不考核趸交保费,只考核期交保费,而且重点考核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费。”
他告诉记者,“期交的考核也有名堂。因为期交保费也分为好几种,比如有上市险企主打3年期+10年期的产品,中国人寿现在也有少量的3年期保险,但主打5年期+10年期产品,各家公司不一样。所以,中国人寿根据保监会的考核口径折标,三年期的算0.3,五年期的算0.5,10年期的算1,折标考核就公平了。而前几年公司考核不完善,如果要做期交,大家就做3年期的期交。所以年中国人寿遇到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续期保费负增长,当时续期保费从多亿元降到多亿元,这就是此前做了大量的短期期交保费造成的。”
在薪酬改革方面,林岱仁介绍,“基本工资差距不会太大,全国分为了三挡,但是绩效工资拉开差距,我们按照核心指标所占的比重,确定一把手的绩效工资,副职再与一把手的工资挂钩。”
产品、管理、考核等方面的转型使得中国人寿业务取得快速发展。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寿实现总保费亿元(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3%,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保费收入超过亿元的保险公司,是年的1.33倍。截至年末,公司服务各类客户超过5亿人,年-年,公司累计为客户赔付(含给付)支出.2亿元。
从总资产来看,截至年末,中国人寿总资产达到2.7万亿元,稳居行业首位,是年末的1.42倍;投资资产2.45万亿元,是年末的1.37倍。
年1月份至9月份,公司总保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达到亿元,超过年全年保费收入。截至年6月30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8%、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9%,均大幅高于监管要求。公司在行业首次风险管理能力监管评估,以及中资保险法人机构公司治理评价中,均名列行业前茅,被誉为行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
砥砺奋进的五年·特别报道
中国改革进行时A股公司数量突破家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输血力度加大
多层次资本市场走向成年三大梯队3.2万家企业入列
阿拉山口口岸是如何成为“一带一路”黄金通道的?
投服中心15个月持股行权次"一体两翼"织就投资者权益保护网
年收入超40亿元瑞华凭什么成为本土第一大所
营改增累计减税1.61万亿元税制环境优化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人民币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四大银行鼎力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债转股签约规模超1.3万亿元
中投"从茧到蝶":用中国视角把握全球投资机会
首批养老金对接资本市场让“银发投资”成为“谨慎的压舱石”
资本市场实施多层次扶贫举措7家企业通过绿色通道上市
从供需两端构建市场化长效机制楼市调控坚持“两手抓”
11个自贸试验区组成"雁阵"格局制度改革红利正梯次释放
中国经济年均增长7.2%全球贡献率30%新供给已成重要驱动力量
航天科工二院“接地气”军民融合发展打响“安保牌”
政策力挺农村电商"万亿级"市场双向流通网络激活农民消费力
保利集团“深耕”新一轮重组:做强主业打造文化产业航母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三个企业样本公司篇一体化经营成独特模式中国神华践行“用煤和用气一样干净”
中国神华董秘黄清:能源革命不是“去煤化”
五粮液重塑营销体系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
“造船”与“养鱼”并举中国重工转型获突破式发展
中国忠旺20年三次华丽转身打造交通轻量化供应商“头牌”
中国国旅“外延式”扩张花开中免公司欲冲击全球行业五强
靠科研和服务“突围”隆平高科今年冲击全球综合种业前十
美的集团的并购新思维:吸收美日籍高管加入合伙人计划
恒瑞医药转身创新药龙头A股医药“市值一哥”是怎样炼成的?
人人变创客处处出小微青岛海尔打造八大互联工厂样板
中兴通讯的“突围密码”:5G技术4G化
腾讯崛起之谜:四阶段打造“互联网开放生态”
中石化"出海"承建全球最大炼厂打造炼化技术新"国家名片"
王传福的新梦想:未来5年用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一个意大利“老头儿”眼中的潍柴动力:把中国发动机装到纽约渡轮上
“用膝盖给奶牛试沙床”惊呆新西兰同行伊利靠0余项检测跻身全球八强
“工匠精神”遇上“智能制造”成就中国中车这张“中国名片”
华夏幸福“幸福”路径揭秘:10年内有市场的产业才是桌上的“菜”
自主品牌进入收获期长安汽车力争年跻身全球第八
中铝集团的“加减乘除法”:转型战役收获提质增效
第三次创业深耕国际化三一重工“一带一路”业务多点开花
新和成连续9年信披考核为A13年累计分红36.71亿元超融资额两倍光线传媒5年内净利增长逾3倍王长田的小目标是迪士尼资本市场成就三安光电竞争加剧的五年也是业绩提升的五年金融篇工行的担当:优化方案做京津冀一体化的“金融后盾”
中国人寿精准扶贫创“2+X”菜单式保险模式
证券公司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年前十家支出额达1.5亿元
农村金融资金缺口3万亿元互联网金融打通“最后一公里”
告别“靠天吃饭”和“猪贱伤农”农业保险保费10年增长7倍
农民一个电话可招客户经理上门农行县域贷款余额8年增3.4倍
15位金牌基金经理炼成记
中信信托深耕“接地气业务”5年为中小企业解决82亿元融资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五年间:中小投资者获得实惠机构回归专业本位
"最接地气"的金融创新:农民爱上"保险+期货"
银行业五年捐助2.5万个公益项目年投入逾10亿元
“中国品种”受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