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成立时间的早晚、宣传力度的不同,江湖上就出现了“大保险公司”与“小保险公司”两大流派。一方执着知名度,另一方就讲性价比。
“大公司”大在它知名度高、服务网点广、代理人多以及广告力度大。
但价格通常比小公司高,比如重疾险,通常“大公司”的价格能比“小公司”贵出20%。
所以就算在网上风评不好,但相比售后都无门可求的“小公司”来说,三四线城市都有网点的“大公司”看似更让人放心一点。
那么“大公司”与“小公司”真的有区别吗?“小公司”的理赔能力弱?大公司一定比小公司好?今天我们来细细分解:
保险公司,没有大小之分隐藏在一张保单背后的“四大靠山”“小公司”的理赔能力弱,是个伪命题
今天先讲第一个话题。
保险公司,真的有大小之分?
保险公司真的有大小之分吗?如果这么想,那一定是不知道,成立一家保险公司,到底有多难。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对金融业务的管控非常严格。无论是银行、保险,还是基金、证券,想要开展业务,都必须要有一块牌照。
而保险牌照,是所有金融牌照中最难拿的一块。没有牌照,就无法成立保险公司。
成立一家保险公司,至少要满足三个条件:
1.股东要具有持续盈利的能力,而且净资产不得低于2亿元
保险公司没钱理赔的问题,实际上从成立时已经考虑到了。
在保险法中规定保险公司需要2亿的起步金,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股东向保险公司注入的资金高达上百亿,远远高于保险法规定。
这还不够,根据《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规定,法人的资金应该稳定且持续盈利,持股超过15%以上的股东需要三个会计年度持续盈利。
年保监会曾经否决了天津北方人寿的筹建申请,主要原因发起人财务状况差,武汉康顺集团连续三年亏损。
也就是说,光有钱也不行,还要有持续盈利的能力,才有资格成立一家保险公司。
2.有清晰的经营思路,及具体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筹集方案
光有钱可不行,保险公司是个低成本吸金通道,为此有些公司就想钻空子。
为了防止有些公司以保险公司作为低成本吸金通道,银保监会在考察申请公司是否有资格时,要求发起人能提供一套可盈利的经营方案;
同时也是为了防止新保险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因为盈利模式不清晰陷入被动境地。
3.企业拟任高管需经过严格审查
长江财险的某位管理人员,曾经因为不符合担任保险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不予通过审核。
根据《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
熟悉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职业所需的经营管理能力,并能在任职前取得保监会核准的任职资格。
保险公司的高管,并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遵守这些要求。
会继续分析大小公司有无区别,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