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9年中国保险业十大新闻转型升

年,对于中国保险行业而言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转型与发展”是中国保险业的年度关键词。回顾年的保险行业,环球网财经发现,对外保险行业开放政策加速,外资保险公司快步“入华”;税收政策出台,保险业税负大幅降低;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蓝图”浮现,迈向新阶段;建立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都值得回顾。

同时,年,银保监会在人身险、财产险、资金运用、公司治理等多个领域修订完善部分监管制度。银保监会优化人身险评估利率形成机制,主动防范利差损风险;新规落地,推动互联网保险监管。

此外,监管还有条不紊推进风险处置、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等各项工作,并引导保险业为实体经济“输血”。

在新年伊始之际,环球网财经回顾年保险业的十大事件。

NO.1监管制度持续完善,推动保险业高质量转型

年,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首次将健康管理以专章写入,允许长期医疗保险进行费率调整,并将医疗意外保险纳入健康保险范畴;《保险公司关联交易管理办法》明确了从严监管、穿透监管的原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关联交易审查和报告制度;《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从监管层面建立起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全流程统一的监管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修订,力图构建起一个覆盖大病保险承办全流程、全环节的监管体系;人身险有关精算规定调整,根据20年的数据来规范附加费用率,更加科学合理;改革现有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方式,多维度加强财产保险公司产品监管。

NO.2对外开放政策加速落地,外资保险保费和市场份额双升

银保监会修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修订后的《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保险业最新开放举措要求,放宽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限制,将外资人身险公司外方股比放宽至51%,并为年适时全面取消外方股比限制预留制度空间;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不再对“经营年限30年”“代表机构”等相关事项作出规定;在规范外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统一中外资监管制度方面作出了详细的制度安排。这些政策鼓励更多有经营特色和专长的保险机构进入到中国市场。

NO.3政策定位明确,农险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年5月29日,中央深改委召开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会议强调,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拓宽服务领域,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10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功能完善、运行规范、基础完备,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阶段相适应、与农户风险保障需求相契合、中央与地方分工负责的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到年,总体发展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指导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保障措施等,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我国农业保险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今后一段时期开展农业保险工作的根本遵循。

NO.4直接融资超15万亿元,保险业为实体经济“输血”

年,银保监会把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引导保险资金发挥长期资金优势,通过债权、股权、保险资管产品等形式,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截至11月末,保险资金除投资银行存款外,累计通过股票、债券、股权、债权等方式,为实体经济直接融资15.55万亿元。保险业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方面持续发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截至11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起设立各类债权、股权投资计划只,合计备案(注册)规模2.91万亿元。其中,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81亿元,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22亿元,支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02亿元;参与市场化债转股落地总金额超过亿元,标的企业涉及煤炭、能源、船舶制造、电力等行业。在服务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方面,保险资金发挥了重要机构投资者作用。银保监会支持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上市公司股票,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项产品,参与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流动性风险,目前专项产品已注册规模达亿元。此外,在服务精准脱贫方面,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业务试点规模已由50亿元增加至亿元。

NO.5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建立,服务社会治理现代化

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实施。根据《疫苗管理法》,国家实行疫苗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疫苗上市许可持有人应当按照规定投保疫苗责任强制保险,未按规定投保者最高将被罚万元。这是继6年交强险推出后,第二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疫苗管理法》还提出,国家鼓励通过商业保险等多种形式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受种者予以补偿,从而使事后补偿、调查、诊断更快捷、更规范,效率更高。从国家层面对疫苗责任强制保险进行立法规定,是对保险业发挥社会治理功能的肯定。

NO.6优化人身险评估利率形成机制,主动防范利差损风险

年8月,银保监会调整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将上限由年复利4.%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11月,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主动调整业务结构,优化人身险评估利率形成机制,能够缓解保险业投资端面临的压力、对于防范化解应对可能出现的利差损风险、维护行业稳健经营有长远的意义,同时有利于全行业更好地履行未来保险赔付责任,保护消费者权益。

NO.7互联网保险将迎监管新规,加强监管并鼓励创新

年12月13日,《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开始向业内征求意见,“一刀切”要求仅持牌机构自营平台可从事保险销售,压实紧盯持牌机构主体责任。同时也明确“第三方网络平台”可以与保险机构开展技术支持、客户服务和营销宣传合作,但不得从事销售咨询等相关行为。新规出台,有利于规范互联网业务行为,防范经营风险,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引导保险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速推动保险业全面转型升级。

NO.8首次披露侵害权益乱象形式,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

年,银保监会加强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组织保险业开展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并首次对外发布了《银行业保险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的表现形式》,其中,保险业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包括但不限于产品、销售、理赔、互联网保险4方面共17种情况,以及银行业和保险业部分共性问题和乱象,多家保险机构因侵害消费者权益被点名通报。

NO.9互联网保险行业开拓“下沉市场”

所谓“下沉市场”,指的是三线及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下沉市场的消费群体占据全国人口的七成左右,潜力巨大。随着交通网络、物流、信息技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向下延伸拓展,互联网覆盖率不断提高,下沉市场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商品和服务越来越丰富,消费需求得以源源释放。

年,互联网保险深入到了原有保险险种尚未覆盖到的细分市场,极大彰显了保险的普惠价值和社会公益价值,也体现出互联网保险模式的创新价值。一众互联网保险公司,将自身下沉到三四五线城市的蓝海市场。与此同时,针对下沉市场人群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不断涌现,譬如众安保险面向基层群众推出的“百姓保”、横琴人寿联合全民云和水滴保险商城推出面向农民工群体的“爱家宝”、量子保针对小城镇外来务工人员推出的“家政保”。

NO.10税收政策利好落地,保险业税负大幅降低

年2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个税预扣规则,保险营销员个税税率最低从20%下调到3%,佣金收入按照不含增值税的收入减除20%的费用后的余额计算,享受每月元的累积减除费用,年佣金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免征增值税。5月28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公告》提出,保险企业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超过当年全部保费收入扣除退保金等后余额的18%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允许结转以后年度扣除。在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在保险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税收政策利好无疑将提高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7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