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对保险怎么看?尤其是大家所熟知的寿险,你认为需要买吗?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来开始这篇文章,先摆一组数字,数据显示,年,中国人寿、人保寿险、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等5家上市险企实现保费收入分别为亿元、.02亿元、.77亿元、.42亿元和.99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0.77%、-4.28%、-3.89%、6.07%和-0.23%。
一升四降!
对此,业内给出的说法是受疫情影响不如预期,但复苏确定性在增强。
另外一组数字是,年12月,太保寿险、人保寿险、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和新华保险保费增速分别为-5.6%、-10.2%、-10.5%、-17.9%和-24.0%。
所有保费增速全部都在下降!
对此,有分析师认为,当前主要是疫情第一波感染高峰短期影响了年开门红,但随着疫情影响消退、代理人线下活动恢复、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乐观以及健康管理意识增强下,均将带动保险消费增长,寿险行业复苏反转的确定性不断增强。
虽然数字上的难看没有影响到业内乐观情绪,但不可否认一点,那就是国内保险生意正变得越来越惨淡,越来越卖不动了。
为什么会这样?
先说一声保险公司给出的答案。
首先要赖的是疫情。反正现在有什么不好不对的地方,都赖到疫情上准没错。
疫情三年,很多人都变得越来越穷,普遍认为是疫情拖累了经济发展,拖累了企业生产经营,也拖累了大家的钱包,自然而然,保险销售下滑也是因为疫情原因。
第二个能赖的就是我国人口下降!
和很多专门做婴幼儿群体生意的产业一样,寿险增长点主要在小孩子身上,新生人口的断崖式下降,对保险业的影响很大。因为这就意味着,新的客户减少了。
要知道,国人特点之一就是舍得给小孩消费,很多人认为自己不需要保险,但是却觉得有必要给孩子买一份保险,甚至几份保险。
新生儿数量的减少,对保险行业来说,减少的是实打实的核心客户。
所以,人家这么想似乎也没毛病。
只是谁能想到,新生人口的减少,第一个叫苦的不是奶粉行业,也不是教育行业,竟然是保险业?!
第三个要赖的,是国内汽车销售量的严重下滑。虽然这不是寿险,但车险却是实打实的刚需产品啊!
大家都知道,汽车是需要买保险的,尤其是新车,但现在现在汽车销量下滑,这部分需求没有,车险自然卖不出去,自然也就影响到保险销售额的增长了。
说完外因,我们再来保险业没有说的内因。
首先要提的就是国人对保险的观念!
调查显示,有83.1%的人认为保险是骗人的,甚至连经济学家郎咸平也曾表示,保险在欺骗消费者。
为什么会这样?
简单点说就是他们曾被保险坑过!
买时容易,理赔难,或者买完之后发现根本没用,就是在浪费钱。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内保险公司放着14亿市场不顾,把主要目标放在新生儿身上,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保险已经很难再销售给成年人了,他们不认。
但孩子作为父母的软肋,却是有极大可能买一份保险的,甚至出于这样、那样的担心,很多父母都是主动去给孩子买保险。
有的父母为了买保险,甚至欠销售人一份人情,感谢别人帮助,一边是求爷爷告奶奶,但依然无动于衷,一面是主动购买,保险销售人也不傻,知道该怎么做。
除了国人对保险的观念外,第二个内因就是越来越复杂的产品设计。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国内保险行业产品说明书变得越来越长,说法也越来越专业,大部分普通客户都是看不懂的。
虽然每次签约时,人家都提醒让你看,还要签字确认,甚至要把这个过程录像,但看到那么一大篇专业条款,很多人心里都打怵,匆匆扫了两眼之后就签约,回去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不安心,因为根本就没有看懂啊!
问销售人员,其实他们也一知半解,自然也不能提供专业回答。
这样的保险,怎么能够敢买?
第三个内因是销售模式简单粗暴!
这个也是最被大家诟病的一点,保险公司也不管你什么情况,大量招人,入职后给一本话术就让你给亲戚朋友打电话,美其名曰勇敢走出第一步,从身边人开始营销。如果你被佣高金吸引,真的迈出第一步了,那就是用情分去换钱。
长久以往,几乎每个人都被亲戚朋友营销过很多次。同时,也被坑过很多次。
种种理念和定位的不正确,导致了现如今这副情况,一提到保险,很多人都眉头一皱,下意识警惕不要被骗到。
那保险到底怎么卖,才能卖的更好呢?
其实国外有很多现成的例子可以学习,只是看保险公司愿不愿意罢了,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如果感兴趣,大家可以去搜一下,看看国外正常是怎么卖保险的。
甚至有人说,如果市场放开,允许国外保险公司进入,那国内保险公司处境会更难,现在靠着垄断市场,还有一杯羹吃。
所以,如果保险行业再不做出改变,指望着消费者们来救,估计是不可能的,毕竟现在这个情况,谁也没有余钱,需要花费的地方也很多,不是吗?
你认为,保险行业需要被拯救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