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台风地震之后损失谁赔巨灾保险

财政救助是我国各种灾害损失补偿的主要手段,但如今,财政补偿机制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收支困境。巨灾保险和风险减量,都需要加快完善。

看到新车被洪水冲刷的痕迹,家住北京门头沟的刘原叹气不已。这是他见过北京下的最大一场雨,不少车辆被洪水推着走,也有车在路中央抛锚深陷淤泥。

今年七八月间,受台风“杜苏芮”“泰利”影响,我国多地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北京甚至经历了年以来最大的一场降雨,华北多地日降水量破历史纪录。暴雨强度之大,破坏性之强,都超乎想象。

随之而来的,保险企业赔付量激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河北等16个受灾地区保险报案26.6万件,估损金额97.6亿元。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福建6个受灾严重地区占绝大比例。

特大暴雨灾害过后,保险公司会赔付多少钱?两年前的河南暴雨,留下了一个大致样本。年河南暴雨灾害造成.43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1亿元。保险业支付赔款97亿元,约占10%。郑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李琴英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从区域公司看,据测算河南保险业可能消耗10年左右的车险经营利润。

为了提高应对巨灾的救助水平,一些地方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运行多年,无法有效分散风险的弊端仍然存在。与此同时,极端天气的破坏性在加剧,自然灾害日益频发,原本管理风险的保险公司本身也面临“穿底”风险。从险种到自身,险企如何破局?

发生自然灾害,保险能保什么?

今年8月以来,一系列自然灾害接踵而至。8月11日,西安市喂子坪村山洪泥石流灾害已造成24人死亡、3人失联;8月13日,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镇出现龙卷风自然灾害,造成2人死亡、15人受伤。

“自然大灾情况下,出险集中、赔案量大、受损财产种类多,对保险企业人力、资源协调、线上能力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告诉《》。

车险一般是保险理赔数量最多的险种。某头部财险公司中层人员张新透露,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公司接到最多的理赔申请就是关于车辆因洪涝受损。“大多数损失金额不大,但申请赔付的车主很多。”

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上午10时,河北、北京、黑龙江、吉林、天津5个受灾地区的保险机构收到的保险报案中,车险报案7.05万件,数量远超企财险和农业保险,估损金额14.7亿元。

年车险改革后,涉水险已经合并到车损险,保障范围已涵盖暴雨、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车辆涉水、泡水等情况,发动机进水或者电动汽车电池受损,都可通过车损险申请理赔。但是,大多数保险公司的车辆损失险对发动机进水造成的损失都设置了免责条款。

对车辆“二次启动”,各家险企规定也并不一致。“车辆驾驶过程中如果进水熄火,驾驶人二次启动导致发动机受损,会有公司认为,这是在明知情况下的明显错误,属于驾驶人主观过错,会拒绝赔付。”张新说。

张新表示,如果泡水车辆水位没有没过仪表台、发动机,往往是维修处理。反之则会进入保险公司报废程序,赔付车主保险单上的评估价格。“车辆进水后,为安全起见,不要试图挪车或者发动车辆。有机会可以拍照取证。”

另外,目前正值不少农作物培育关键期,但因多日暴雨影响了农户收成。

农业险按照投保思路可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种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补贴保费的完全成本保险,即保障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地膜、种子等物化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与之相对应的是种植收入保险,保险责任涵盖因农产品价格、产量波动导致的收入损失,是保障收入的保险。

张新表示,目前市面上仍以完全成本保险为主,因为保费低。而种植收入保险计算复杂,对投保预算要求高。这种局面导致面临自然灾害时,农户能减少损失,但保不住收入。

《》了解到,有保险公司正在核查登记农田损失。为了加快赔付速度,有的险企还借助卫星定位、遥感、无人机等技术设备开展灾情查勘定损。

除了大众熟知的车险和农业险,近期频发的极端天气让不少民众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747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